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希波战争前传:席卷东地中海的伊奥尼亚大起义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作为希波大战的先声,伊奥尼亚起义可以视作爱琴海地区各部族的一次大联合,他们在这次反抗波斯的斗争中积累了战争经验。希腊各城邦的反应,也直接决定了后来的希波战争进程。

起义的诱因

分布在爱琴海东岸的各希腊城邦,基本上都是来自希腊本土的移民和小亚细亚土著融合后成立的。他们从北到南,大致形成了艾奥利斯13城邦,伊奥尼亚12城邦和多利亚6城邦。

从公元前7-6世纪开始,小亚细亚内陆的强权吕底亚王国与伊奥尼亚人遭遇并发生了冲突。在轮番征战中,沿海地区的希腊人被迫臣服。但是吕底亚在文化民俗上与希腊十分类似,君主对于希腊人和希腊文化颇有好感,所以希腊人对于吕底亚印象总体不错。

但是新崛起的波斯却收紧了对沿海希腊城邦的控制。从帝国奠基人居鲁士到他的继承人冈比西斯,都在不断蚕食伊奥尼亚城邦。大部分城邦则被波斯行省化,波斯文献称之围"希腊海边,海岛上与海对岸行省",每年承担400塔兰特的赋税。对比下后来鼎盛时代,加盟国更多的提洛联盟,一年的贡金最多只有460塔兰特,而且很少超过400他兰特。所以对于农业条件普遍欠佳,主要依赖工商收入的希腊城邦而言,这完全是从天而降的重压。

内部制度上,伊奥尼亚人推行的是僭主制度。这些人的往往是贵族或者王族,在吕底亚和波斯的军事压力下建立起有利于战争的威权体制,对内拉拢民众制衡贵族反对派。虽然僭主们为了对抗贵族而赐予公民一些权利和好处,但是在伊奥尼亚起义前,这些僭主已经彻底成了波斯代言人。往往为了自己和波斯的利益挑起战争,引起本邦人的不满。希腊本土各地都出现了草根民众争取政权,对抗贵族的运动,这一风潮也开始波及小亚细亚,推动了民众对于僭主的反感。

经济上,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地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开发后,人地关系趋于饱和。再加上连年与吕底亚的战争极大破坏了农业生产,战败后失去土地也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和社会动荡。所以伊奥尼亚开始对赫勒斯庞特海峡与黑海沿岸殖民,获得粮食,木材和其他必要的生产物资,并通过对外贸易开辟新财源。但波斯人一方面征收赋税,增加了希腊城邦的经济压力,一方面征服赫勒斯旁特海峡和黑海南岸地区。

希腊人的最大竞争对手——腓尼基人早在刚比西斯进攻埃及时就已经臣服于波斯。所以伊奥尼亚人对黑海的贸易中间商地位被打破,而主动屈服于波斯的腓尼基人在贸易上又享受到了波斯的偏袒,这无疑进一步损害到了希腊人的利益。所以这一地区本身就酝酿着反抗的气息。

策略制定

伊奥尼亚起义,其实是爱琴文明后裔们进行的一次联合作战。伊奥尼亚希腊人聚集在联盟会议中心----泛伊奥尼昂进行会议,制定起义策略。由于深感力量对比悬殊,城邦代表们使劲解数,尽可能增强自己的力量。

首先为了尽可能多的发动民众,起义头目阿里斯塔哥拉斯主动放弃了米利都僭主的身份,在城邦建立民主制度。他还扣押了其他城邦的亲波斯统治者,通过在各邦废除僭主,推行民主制度的方式调动希腊人的积极性。

在意识到各城邦的实力不足之后,联盟的参谋,也是米利都的历史学的赫卡泰欧斯站了出来。他建议联军扬长避短,以海军克敌制胜。如果作战不利,全民族可以撤到爱琴海岛乃至色雷斯地区,延续血脉。但在公元前6世纪,动员起300艘战舰,在4-10月的航海季节中连续服役需要消耗约1700塔兰特的财富。所以他建议联军抢劫吕底亚国王奉献给神庙的巨额财宝。

考虑到兵力和财力都不足,为了补充联军的实力,起义领袖阿里斯塔哥拉斯展开了广泛的外交攻势。他一边联络小亚细亚的爱琴文明后裔,包括了塞浦路斯人和卡里亚等民族。至于他本人,则亲自前往希腊本土,游说最强大的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拉赞助。但是他在斯巴达和雅典遇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两大城邦的反应,与他们后来在希波战争中的表现一脉相承。

本土反应

在斯巴达,阿里斯塔哥拉斯向斯巴达国王展示了米利都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青铜版世界地图,并为斯巴达人展示了东地中海的民族分布和物产情况,但是最终被国王克里尼米奥斯回绝。这一回应非常斯巴达。他们总体上缺乏对外联系与扩张的动力。

从社会环境来看,斯巴达没有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他们的殖民地,就是奴役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美赛尼亚。虽然这片土地背朝大海而且比较肥沃,但随时可能发生的奴隶起义如同定时炸弹,捆住了斯巴达对外征战的手脚。而且著名的吕库古改革后,工商业发展进一步停滞,主流公民不从事工商业,无疑使立足农业的斯巴达进一步隔绝于其他地区。所以斯巴达基本没有海外利益,也没有从海外获得物产的经济动力。

独具特色的双王制度的问题在于两位国王有时会持有不同的内外策略,从而干预内政外交的开展。而且保有王政的斯巴达,对于贵族权利过大的贵族制城邦,和野心家通过军事政变建立的僭主制城邦非常仇视。

所以在伊奥尼亚大起义之前,斯巴达虽然自视为希腊世界的保护者和仲裁者,但实际上对外政策比较保守。对于远在天边的波斯侵略,斯巴达人觉得不是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为斯巴达提供舰队的是同盟城市柯林斯和麦加拉,他们也对远方同胞的死活漠不关心。所以伊奥尼亚在斯巴达的游说无功而返。

但是在雅典,伊奥尼亚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援军。正在崛起的雅典刚,开始与拥有强大海军的埃吉纳城邦争夺地区性海上霸权。虽然工商业发展迅猛,但是雅典错过了之前的殖民扩张,在海外的领土和影响力很小。本土所在阿提卡半岛并不肥沃,所以雅典急需寻找海外据点与粮食进口地。希波战争前,雅典仅有的殖民地就是通往爱琴海北部的利姆诺斯岛和色雷斯的车尔松,位于粮食贸易线上。而伊奥尼亚的动乱,就为雅典在爱琴海北部乃至小亚细亚获得友邦和据点,稳固交通贸易线路提供了良机。于是雅典人欣然出兵,派出了20艘战船,为海外的进一步扩张开道。

所以,在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伊奥尼亚城邦组织了一支在文化与语言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作战风格跨越数百年的联合大军。在军事上,米利都是陆军是实力最强的城邦,卡里亚人也有不错的重步兵。海军实力最强的依次是萨摩斯岛、列斯堡岛、基俄斯岛。

不过,各国军队都缺乏统一训练和配合。虽然有着紧密联系的语言和文化,但各国族军事风格跨度很大,从爱琴文明末期到城邦时代的希腊战士应有尽有。一旦离开舒适环境,发挥就会受影响。

萨迪斯之围

伊奥尼亚军队首先集中兵力,直扑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统治的中心,波斯驻吕底亚总督阿塔弗列涅的驻地萨迪斯。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为了防止军情泄露,他们甚至没有向神谕所请示预言,防止祭司被波斯人收买。所以行动十分顺利,避免陷入耗时费力的漫长围城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萨迪斯城区。

从震惊中反映过来的 阿塔弗列涅率领波斯军撤入萨迪斯的卫城。为了把卫城里的守军逼出来,希腊军放火烧城。结果把波斯守军赶出了被烈火包围的卫城,在城外的一条河边集结起来,作困兽之斗。希腊人抵挡不住,只能趁夜色降临之机开始撤退。

但在撤退途中,伊奥尼亚军队被从哈率斯河和弗里吉亚赶来的波斯援军追上,双方在以弗所城外列阵而战。在双方重步兵相持不下之下之际,波斯骑兵迂回到希腊军后方攻击。结果伊奥尼亚军队被击败,埃雷特里亚主将被杀,陆军主力米利都和雅典也伤亡惨重。

战败的起义者分头逃回了自己的城邦,雅典人也上船回去了。其实雅典的撤离一是发现波斯人没有之前承诺的那么好对付,交战双方实力过于悬殊。而雅典也有临近忧患埃吉那岛。一旦继续作战,自己的海军在外会损失殆尽,那么敌人就会趁虚而入。

争夺塞浦路斯

虽然失去了希腊本土的外援,但伊奥尼亚人没有放弃。他们很快组织了第二阶段行动。联军舰队向北攻下了赫勒斯滂海峡附近被波斯人占领的城邦,打通前往黑海的航线。黑海对于希腊殖民者意味着财富与希望。乌克兰地区出产的粮食,黑海东岸和南岸出产的贵重金属,黑海以北森林出产的木材。还有色雷斯,斯基泰雇佣军都是宝贵的战略资源。黑海地区的物产能支持他们与外敌进行长期周旋。

随后他们借助早已铺垫好的关系,向南发动起卡里亚、米西亚、塞浦路斯等爱琴文明后裔加入起义队伍。伊奥尼亚起义者的计划是控制盛产铜矿的塞浦路斯,并可以牵制亲波斯的腓尼基舰队北上。如果卡里亚和塞浦路斯人能牵制住腓尼基人,那么未来甚至可以继续向南活动,策动物产丰富,但是起义不断的埃及加入行动。

塞浦路斯的希腊人是迈锡尼文明的幸存者,他们使用古老的线形文字,说阿卡迪亚-塞浦路斯希腊方言。到公元前6世纪末,塞浦路斯岛上的十个城邦中,除了阿玛苏斯之外,其他城邦都是迈锡尼后裔。果然,塞浦路斯希腊人纷纷起兵,在亲希腊的萨拉米斯王国欧涅西洛斯的带领下,群起围攻塞浦路斯岛上唯一的腓尼基城邦阿玛苏斯,发泄对波斯的不满,临近的一些民族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为了防止更多民族卷入起义,于是波斯决定以塞浦路斯为起点,系统性地组织反击。公元前496年,波斯陆军在塞浦路斯岛北端登陆,腓尼基舰队也靠近了塞浦路斯。伊奥尼亚海军主力闻讯后,在3天内从基地出发,火速航行400英里增援塞浦路斯人。双方在塞浦路斯的撒拉米斯城邦附近,展开了激烈的萨拉米斯之战。

战役分海陆战场展开。在一番血战之后,已经逐步装备大量划桨战船的希腊海军成功击败了腓尼基的圆底战舰,取得了第一次海战胜利。但是陆战却很不乐观。在军事战法上,塞浦路斯的希腊人保留了祖先传统,崇尚英雄间的单挑决斗与个人武艺,认为只要斩杀了敌将就赢得了战斗。

在激战中,欧涅西洛斯带领亲兵和精锐武士突入波斯人的阵型,在混战中凭借高超的武艺,像史诗英雄一样一对一决斗,将波斯主将阿尔提比奥斯斩于马下。但是久经沙场的波斯人并没有因为丧失主帅而立即全盘崩溃。相反是一番激战后,因为伤亡过于惨重,塞浦路斯人自己的阵脚松动。甚至有城邦的贵族当场驾着战车前往波斯军投降,或者驾着战车撤退。

结果深陷敌阵的欧涅西洛斯反而被当场斩杀,首级被阿玛苏斯人挂在城门上示众。在陆战失败后,塞浦路斯的希腊城邦陆续沦陷。最顽强的索罗斯城邦在抵抗5个月后,被波斯人用地道战攻陷。至此,伊奥尼亚联军虽然夺回了对赫勒斯旁特、拜占庭的控制权,获得了物产来源,但把起义向南推进到埃及已不可能。双方就此进入相持阶段。

卡利亚战役

米西亚人和卡里亚人是克里特文明的殖民者登陆小亚细亚后,与当地土著结合的后代。他们的建筑遗址与文物有着浓郁的克里特和迈锡尼风格。在公元前8世纪,这些人一度以航海技术让人忌惮,后来他们又加入希腊雇佣军团,为埃及吕底亚等势力服务,能提供与希腊风格类似的重步兵,被希腊人称为"战鹅"。

在波斯人马不停蹄地向卡里亚进军时,卡里亚城邦将军队集结在马尔西亚河岸,开会讨论如何迎敌。其中有人建议"背水一战",在波斯人人数上占优势的情况下。结果这一意见没有被采纳。由于对自己实力不足,卡利亚人让波斯人渡河之后背水列阵,想让自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结果由于战斗意志不坚定,而且没有趁波斯人过河时袭击对手,结果波斯军首战告捷,卡里亚人战死的有1万之多,波斯军也有2千人阵亡。

正当战败的卡里亚人逃到拉布劳昂达的森林里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时,伊奥尼亚军队陆军的主力米利都人赶来增援了。于是米利都人和卡里亚人一起迎战。结果由于卡里亚人和希腊方阵的作战风格略有差异,两军缺乏统一训练与配合,结果联军再次战败,米利都军遭到重创,退回本邦。

但是卡里亚人没有气馁,他们仍然集结起剩余的部队,在波斯军向配达索斯城进攻的路上设下了埋伏。结果是道利塞斯率领的波斯军因为轻敌大意,在夜里被卡里亚伏兵在半道上全部消灭。道利塞斯本人也在混战中,被善于用长矛和反曲刀克制骑兵的卡里亚人阵斩。至此,联军才以十分惨重的代价,取得了起义以来唯一的陆战胜利。

在卡里亚之战后,波斯人也从此吸取了教训,明白对方并非不堪一击。于是他们不再贸然进攻,避免和对方开展正面厮杀。开始采取蚕食和各个击破的"侵蚀"战术。

接替道利塞斯担任波斯平叛军主将的叙玛伊斯。他先是征服了普罗滂提海附近的基俄斯,又占领了特洛伊地区,不过也很快病死。接替道利塞斯的是大流士的女婿欧塔涅斯。他没有直接进攻起义者的大本营,即伊奥尼亚的核心地带。而是在公元前495年攻下了伊奥尼亚北边的埃奥利斯地区的两座农业发达的大城邦:库麦和克拉佐门尼,孤立伊奥尼亚城邦。对于起义者来说,失掉这两座城市最大的影响是经济上的。

连番失败使起义指挥者声望大跌,于是阿里斯塔戈拉将米利都的领导权委托给别人。一是为了躲避失败的命运,二是为了开辟经济来源。他渡海去进攻色雷斯的米尔西诺斯,获得当地宝贵的银矿资源,结果在一年的围攻战之后死于色雷斯人的偷袭。

惨淡结局

在阿里斯塔戈拉在色雷斯战死后。一直被大流士软禁在波斯的原米利都僭主希斯提亚欧设计骗过大流士,回到了伊奥尼亚去继续领导起义。

但与此同时,波斯人集结起一支强大的海军,直指伊奥尼亚最大的城邦米利都。对于伊奥尼亚希腊的最强城邦,波斯人发现了米利都极度依赖海外运输粮食的特点。连年征战对于田园破坏严重,而且公民和奴隶大量加入军队,耽误了农业生产,所以这时的米利都粮食已经难以自给自足。彻底消灭伊奥尼亚的海军,才是切断他们与海外的联系才是制胜的关键。

与之针锋相对的是,伊奥尼亚人在米利都附近的拉德岛集结了自己的舰队,捍卫海上生命线。联军在汇集之初士气高昂,进行了联合操练。但由于夏季气温十分炎热,拉德岛上缺乏足够的活动空间与粮食供养大量聚集的海军。所以大军营地一片混乱,作战训练也没能有序进行。再加上盛夏季节气温炎热,人马集结在较小的海岛上导致瘟疫爆发,很多战士病倒在营地里无法行动。与此同时,波斯人软硬兼施,找来被希腊城邦废除的僭主们写信,瓦解希腊军队的士气。

公元前494的10月20日,在用充分的时间消耗希腊舰队的士气和斗志后,希腊人的353艘三列桨舰和波斯的600条船正式开战。虽然联军和波斯舰队一开始表现的不相上下,但是被废黜僭主收买的萨摩斯将领带头脱逃。另一海军强国莱斯沃斯岛趁机撤退,结果剩下的基俄斯舰队孤军奋战,最后惨遭歼灭。

既然海上力量在拉德湾海战中已被掐断,绞索已经套在了米利都的脖子上。公元前494 的11月,也是整个起义爆发之后的第6年,米利都城终于在波斯人的围攻中陷落了。

波斯人对于这个城市实行了特别严厉的惩罚措施。男人大部分战死或者被杀死,所有的妇女和儿童都被作为奴隶,被波斯大王安置到波斯湾地区。曾经孕育了第一个哲学学派的城邦,从此丧失了重要性,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二等城邦。后来的米利都人是波斯人和被波斯人重新迁入的希腊臣民。当时的雅典悲剧家福律尼科斯写了一出叫《米利都的陷落》的悲剧,反映的就是这一事件。演出的效果是全场的观众都被感动得哭泣了起来。有感于同胞的灾难,雅典人对福律尼科斯处以重罚,并禁止悲剧的演出。

随着拉德湾海战失败和米利都的陷落,其他城邦的居民也被波斯侵略者逐步捕杀奴役。希斯提亚欧虽然从拜占庭赶来继续领导起义,但已经无力回天了。他本人也在凯科斯平原的战斗中被俘后被杀。最后腓尼基人毫无悬念的夺去了赫勒斯旁特海峡,控制了希腊世界的命脉,给爱琴海套上了枷锁。

另一方面,波斯人继续对新征服的地区的一贯政策。在属国提供军队与税收的前提下,尽量不变动政治制度。所以之前从吕底亚王国夺来对伊奥尼亚的控制权之后,自然支持这里的僭主政体继续存在下去。当起义最终被平定之后,实行专制的波斯人在这里也顺应潮流地推行起民主制度起来,进行"攻心为上胜攻城"的统治策略。对于不合作的希腊城邦,波斯大王继续采用整体迁移,集体移民到亚洲的方式来惩戒他们。

在爱琴海北部的车尔松半岛,听闻波斯大军即将靠近,当地的一位君主选择立即开溜。他曾在波斯人对斯基泰的远征中计划借刀杀人,除掉波斯大王大流士。他在九死一生地摆脱了腓尼基海军的追杀后,来到了雅典。他就是日后的雅典名将,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米太雅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02125.html

相关阅读: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