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再度上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艰难、渺茫、悲惨得很。这里讲一个关于古代“高考”(科举)的故事吧,比今天还要艰难、渺茫、悲惨呢!
想必,大家对清朝著名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的重要角色范进的印象很深刻了吧,几乎人人都把他当成了科举[古代的高考]受害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此人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了漫长的34年,直到54岁才成为秀才;而后不顾岳父胡屠户的冷嘲热讽,瞒着家人参加了乡试,竟运来废铁成金,得到主考官的同情,终于让他高中了举人。
其实,在封建科举场上,比范进更加倒霉、更加背运的人还大有所在。下面讲一个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上记载的故事吧。
在湖南长沙有个姓易的人,曾经当过门丁,多年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钱,就让自己的儿子上了私塾。孩子很聪明,文章写得不错,于是,父亲老易就想让他去走科举之路,考秀才、中举人,“学而优则仕”。但是,清朝律法有规定:“倡优隶卒及其子孙概不准入考捐监。”门丁属于隶卒,按规定小易是出身卑下,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但是,老易总算还有些银子,就想请人给儿子小易作保推荐。
然而,童生们都强烈反对,谁也不敢担这个风险。想考试却报不了名,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情急之下,老易给小易出了个馊主意,冒用他族人的名字报了名,果然就顺利混进考场参加了科举。过段时间,考试结果出来了,这小易还真是有料,成绩竟很不错,在全城数百考生中排到了头几名。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小易冒名参加考试的事儿,很快就被同场考试的童生们知道了。于是,群起哗然,煽风点火,声势甚涨。事情闹到了湖南学政(相当于今天的省教育厅长和招生考试院院长)陆宝忠那里,陆学政自然不敢怠慢:一个贱民的儿子,竟能考第一?他将信将疑地仔细审阅了小易的试卷,果然,文章清通典雅,字也写得好,简直没什么可挑剔的,令陆学政大为赏识。陆学政遂怀了爱才之心,同时也为了给闹事的童生们一个交代,就对他们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我们就来个破例吧,重新开一场考试,你们再PK一回。
没成想,这数百童生竟一致不买学政大人的账,异口同声地说,有贱民参加考试,违反大清律例,我们坚决罢考!若学政大人不给我们做主,我们就去巡抚大人那里讨个公道,再不行就上京控告。这一来,陆学政害怕了,弄不好,出了大事,吃不了得兜着走,丢了乌纱帽是一码事,甚至连小命也难保。于是,他就干脆把小易从科举黄榜上除了名。
就这样,才华出众、学问广博的小易,仅因为是门丁隶卒的后代,便只好泪别科举,连进考场的资格都没有!这还不倒霉、不悲惨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96089.html
相关阅读: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
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
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