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在满语中写作“beile”,在《金史》中被称作“孛堇”或“勃极烈”,是部落酋长之意,其复数被称为“贝子”。
起初,贝勒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官职,地位仅次于“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被称为“淑勒贝勒”,意为“聪睿的贝勒”。此外,努尔哈赤也用贝勒称其子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他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被封为大贝勒、二贝勒、三贝勒、四贝勒,四大贝勒每月一位轮流执政,处理一切国家大事,取代五大臣议政制度。四大贝勒职位可谓一人(努尔哈赤)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到了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世爵为九等,第三等为多罗贝勒(多罗,满语,即为国家之意),简称贝勒。乾隆十三年(1748),又定宗室封爵为十四等,第五等为多罗贝勒,亦以封蒙古贵族。在清朝前期,贝勒领兵出征,享有政治、经济特权。随着满族统治者不断地学习汉族官制,“贝勒”这一实权称谓逐渐演变成一个无实权的虚位 爵位名称。
贝子??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39466.html
相关阅读: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
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