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生负担过重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许多不良影响并带来一系列问题,故要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学生负担过重?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那么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能怎么做呢?
一、教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
要想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必须用现成的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外地改革经验。认真学习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本身素质。有的教师“老黄牛”式的敬业精神固然可学,能不能一边当“老黄牛”,一边做“开拓者”?能不能把老师的“教书匠”形象发展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现在很多老师只顾“满堂灌”、“题海战术”,而不顾自身学习;只埋头教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不顾教法改革;只考虑多讲、多留作业提高成绩,不考虑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效果。要改变此现状,领导本身应先提高改革意识,充分认识教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法的学习。教师间要加强切磋,勤于总结,让教学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并且教师要积极参加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和示范课,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获得知识。
二、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主要途径。
众所周知,拖堂、补课现象是学生负担过重表现之一。本来一节课可以掌握的知识,却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甚至还要补课才能掌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降,学生的负担大大加重,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教学决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一定要备好课,高质量的教案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精心高质量的教案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重点要让学生牢牢掌握,难点要能使学生彻底解决。要真正的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说实话,其关键是课要上得好。一堂苍白毫无生气的课,使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模模糊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课上得不好,使学生学得劳累吃力,本身来讲就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试想,一堂生动充满了活力的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能够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学起来效果极佳,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不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吗?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高艺术的教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三、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分层教学研究,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这一教学思想,要求教得主动,学得主动,最终达到轻负担、高质量。因此,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解疑、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乐趣、志趣,调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内驱力。
四、精讲精练,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
在学习训练方面,要求各科协同配合,合理分配作业时间,提倡精讲精练,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消化知识,减轻学习负担,避免学生过度学习疲劳。试卷讲评时,要尽量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力求避免用刺激性较大的言语针对后进学生,取消学习成绩后十名排名等错误做法。
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 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原因是仅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多思考,采取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消除教师一见练习或习题就要求学生做,并反复训练的做法。要精选习题,选具有代表性,由一题悟解多题,达到学生解题方法的“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消除大量课外作业的烦恼。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目标系统和活动系统来指导学生学习,利用新教材难易程度的分布,从学生已有知识上升到新理论和新知识。根据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选好生活中的案例来开展教学。
五、加强课外辅导,促优补缺,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而是消除学生因学习带来的枯燥、烦恼和重复的练习,产生的厌学情绪。要重视优生的培养,就得多开展一些促优补缺活动,也能带动后进学生的参与,后进生的提高就得在活动课中多辅导、多关心。
总之,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主要靠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结合生活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的难度降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重在指导、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去体验、探究,主动地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的负担减轻下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76052.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