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
“呼山不来,我去就山”,自然语文的智慧在于变通,自然语文崇尚创新改变。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知变通,只知愚蠢地一条胡同走到底。就像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优秀,不顾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要求他们考好分数、读好大学。于是易中天先生批评道:龙,怪兽也;器,器材也;材,木材也。现在的家长让孩子成为怪兽、器材、木材,就是不成人。这么说也许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把“好分数”“好大学”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确实有些病态了。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成为你自己,因为别的都有人做了。我们不必将自己禁锢在一条模仿他人的路上,而应绽放自己的芬芳,成为最好的自己。自然语文的智慧虽然没有翅膀飞翔,没有脚奔跑,但它知道变通,同样到达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自然语文”变“课本语文”为“生活语文”。
1.变“教学”为“助学”。“教学”一词的本义是手里拿着戒尺的私塾先生的形象,我们当老师的谁都不愿意做那样摇头晃脑的老古董,那就助学吧。“助”者,用力帮助也,“学”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为屋形,就是学堂,下为孩子,小孩子是学堂的主体,所以,“助学”的意思是帮助孩子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唯其如此,才能替学生着想,才能“一切为了孩子”。自然语文当追求课堂教学的常态,即正常、稳定、优化,拒绝某些课堂的媚态、病态,甚至是变态。就实施策略而言:自然真语文当追求体验、感悟、熏陶、积累,疏远定义、推理、归纳、总结。就审美追求而言:自然真语文当追求朴素、本真、天成、含蓄,拒绝华丽、刻意、粗疏和张扬。就持续发展而言:自然真语文当追求一种平衡──学科属性的平衡、价值取向的平衡、文与道的平衡、培养目标的平衡,理智对待某些善变和偏倚。自然真语文要看到的,不仅是课堂、学科,或是课程,看向更多的地方,生命、生活、直至整个自然。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寻求归路,这就是“自然语文”存在和研究的最大理由,也是“自然语文”在今天课改中呈现的最大价值。
2.变“讲台”为“平台”。身为教师,应该认识到,站在讲台上不是高人一等,不是居高临下。“讲台”原是古代作战双方战后握手讲和的地方,互相尊重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因而,尊重学生理应成为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事实上,一个不尊重学生的教师同样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对于这一点,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老子称学生为弟子,弟等于兄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等于自己的孩子。天下没有人嫌弃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生如子,当老师的若能经常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等诸方面的承受能力,也就做到了“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自然语文的教师,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勤奋、有出息,但人是有差异的,面对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面对一切孩子。自然语文教学要从促进学生人生发展的视角实施教学,注重从人的语言、思维、文化、精神等人生发展所需的智能与非智能因素实施教学,丰富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突破语文教学与学生人生体验隔离的现状,打通语文与人生密切关联的路径,为语文教学实践注重人生智慧的启迪起到了奠基与导航作用。
自然语文教学是基于生命发展、基于唤醒智慧、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生活语文。语文的自然,具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语文是一个“生活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二是语文是一个“思维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三是语文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成为合格公民。自然语文的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在自然语文看来,情感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因为语文教育不仅是认知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所以,在自然语文的语文课堂里,洋溢着一种融融的师生情谊,这既是一种师生友情,又是一种长幼亲情。“情是教育的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主要凭借语文教材,“诗文本是情铸成”,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大多数课文,本身蕴涵着作者丰富、健康的思想感情,这是情感教育的源头活水。自然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爱”,发轫于“美”。自然语文课堂智慧教学艺术,具有神奇的魅力,独树一帜。
3.变“课本”为“生活”。自然语文大力拓宽语文课堂的视野,不把学生局限于课本,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课文只是例子”,叶老的这句话被人们广泛引用,但真正这样做的并不是很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延伸到社会。操作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美文摘编”“奇文欣赏”“名言集锦”“街市错字拾零”等,这些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这样做,作为老师寓教于乐,何乐不为?
自然语文课堂的教育是“森林式”教育,自然的语文教育是“森林式”教育。自然语文课堂的“森林式”教育为学生的求知与进步提供了最广泛的自主性,为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开拓渠道,不唯高考马首是瞻,而重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素质与品德。真语文课堂教育的目的是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惠及学生的一生。真语文课堂的“森林式”教育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这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相一致。真语文课堂的“森林式”教育提供给了每一个教育对象以尊严、个性、平等的空间。森林为鸟儿葱茏了绿荫,涵养了水源,汇聚了营养,它为鸟儿准备好一切,包括必需的挫折和创伤。虽然比鸟笼更适合成长,但是森林仍不是鸟儿最后的天堂。真语文课堂注视鸟儿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地方,森林会永远守望鸟儿的智慧,放飞鸟儿的希望。真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像森林一样的地方,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和需要的教育。真语文课堂创建环境生态文化课程,把自然语文课堂的文化创意与解读编研成册,让学生学习感悟,拓展链接,体验生成。真语文课堂全课程解读校本化特色工程建设,以智慧为主线,开展多样化、系列化、趣味化的课外活动。自然语文课堂教育应该是广袤的森林,为了每一只鸟儿的啁啾、休憩与飞翔提供多种所需,保护它们,养育它们,放飞它们。
自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根据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开展一些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必将成为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茁壮成长的重要环节。
自然语文课堂就要营造幸福的语文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师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那样,语文连同我们自己才会变得简单而又深刻,清晰而又丰富,独特而又生机勃勃,质朴而又楚楚动人。这样的课堂不人为制造高潮,不追求“完美”,遵循课堂的自然生态。我们围绕“自然大课堂、生活大语文”的主题,积极开展“幸福塑心”爱国活动,就是用“幸福语文”的实践活动来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引领学生走进“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壮我中华”的新境界。如,参加我爱中华读书知识竞赛,争做爱国小博士;听或讲革命故事,争当爱国故事大王;讲出十个祖国大中城市名称,争当国情小能手;会唱十首爱国歌曲,争当爱国小歌星;说出十名爱国英雄名字,争当祖国好少年;看十本(部)歌颂祖国的书籍(影视剧),争当爱国小书(影)迷;交十个朋友,争当爱国小天使;做十件好事,争做爱国小雷锋;学十件家务事,争当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写十篇赞美家乡的好文章,争当爱国小作家,画十幅赞美祖国的画,争当爱国小画家。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我们将“幸福塑心”爱乡爱国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低年级,侧重以“听”“说”“读”为内容的实践活动;中年级,侧重以“唱”“记”“干”为内容的实践活动;高年级,侧重开展以“参加”“做”“写”为内容的实践活动。完成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语言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自然大课堂·生活大语文”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学中做”,营造幸福特色的教与学,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体味幸福感觉,在求知中探求学习语文的愉悦心境,让每一天的校园生活都有阳光照耀,让孩子每一天都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高兴。在“自然大课堂·生活大语文”的活动中,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身心得以放松,知识不断丰富,能力逐步增强,尤其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得以张扬。如我们开展“亲近汉阴”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了解汉阴,热爱汉阴,歌颂汉阴,保护汉阴。其具体活动包括:(1)诵读诗词。查找各种描写汉阴的诗歌散文,朗读背诵其中的名篇佳作,感悟汉阴之美,领略古今文人墨客对汉阴的喜爱之情。(2)高唱赞歌。听一听、唱一唱赞美汉阴的歌曲。(3)实地考察。走到月河边,看一看沿河两岸的环保、河水,了解颍河的现状。(4)保护汉阴。访问环保部门,呼吁大家保护月河。(5)抒发情怀。汉阴边有那么多风景名胜,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写一句广告词,或者写一句环保广告语;或者尝试写介绍汉阴的解说词或者赞美汉阴的文章。组织学生调查节日民俗,写一写有名的小吃;亲自当一回服务员,体验服务生活;探究汉阴城的物华之彩,神韵之髓,追寻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走近创业名人,了解他们的创业史;为家乡设计广告语,展望家乡的明天等,学生们在调查、思考、交流、表达中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这些具有地方色彩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充满了童趣和灵性。
自然语文教学应“两条腿走路,课内课外并重”,自然语文倡导大阅读观。自然语文的课堂指导学生读书,不仅仅是读文字的书,还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的书、实践的书、阅读音乐书、阅读图画书、阅读影视的书,阅读方方面面的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自然语文认为,语文的字词考订、章句拆解、知识传授、思想灌输固然是必要的,但决不是文学教育的全部,甚至也不是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实现文学教育最终目的的基础。语文学科不再是辅助其他学科的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幸福大课堂的教师有意识地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间相融,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自然语文”贯彻“大课堂”理念:“教室是课堂,学校是课堂,家庭是课堂,社会是课堂;时时处处是课堂,点点滴滴皆教育”。自然语文课堂把“学中玩、玩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每一个办学细节,致力于让教室、校园、家庭、社会都成为素质教育的舞台,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自然语文认为:一时一刻皆含智慧,一花一草皆为素材,一窗一廊皆为课本,一言一行皆感智慧。自然语文课堂处处是课堂,自然语文课堂时时是课堂,自然语文课堂人人是课堂,自然语文课堂事事是课堂,自然语文课堂天天是课堂。
作者: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
“呼山不来,我去就山”,自然语文的智慧在于变通,自然语文崇尚创新改变。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知变通,只知愚蠢地一条胡同走到底。就像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优秀,不顾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要求他们考好分数、读好大学。于是易中天先生批评道:龙,怪兽也;器,器材也;材,木材也。现在的家长让孩子成为怪兽、器材、木材,就是不成人。这么说也许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把“好分数”“好大学”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确实有些病态了。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成为你自己,因为别的都有人做了。我们不必将自己禁锢在一条模仿他人的路上,而应绽放自己的芬芳,成为最好的自己。自然语文的智慧虽然没有翅膀飞翔,没有脚奔跑,但它知道变通,同样到达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自然语文”变“课本语文”为“生活语文”。
1.变“教学”为“助学”。“教学”一词的本义是手里拿着戒尺的私塾先生的形象,我们当老师的谁都不愿意做那样摇头晃脑的老古董,那就助学吧。“助”者,用力帮助也,“学”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为屋形,就是学堂,下为孩子,小孩子是学堂的主体,所以,“助学”的意思是帮助孩子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唯其如此,才能替学生着想,才能“一切为了孩子”。自然语文当追求课堂教学的常态,即正常、稳定、优化,拒绝某些课堂的媚态、病态,甚至是变态。就实施策略而言:自然真语文当追求体验、感悟、熏陶、积累,疏远定义、推理、归纳、总结。就审美追求而言:自然真语文当追求朴素、本真、天成、含蓄,拒绝华丽、刻意、粗疏和张扬。就持续发展而言:自然真语文当追求一种平衡──学科属性的平衡、价值取向的平衡、文与道的平衡、培养目标的平衡,理智对待某些善变和偏倚。自然真语文要看到的,不仅是课堂、学科,或是课程,看向更多的地方,生命、生活、直至整个自然。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寻求归路,这就是“自然语文”存在和研究的最大理由,也是“自然语文”在今天课改中呈现的最大价值。
2.变“讲台”为“平台”。身为教师,应该认识到,站在讲台上不是高人一等,不是居高临下。“讲台”原是古代作战双方战后握手讲和的地方,互相尊重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因而,尊重学生理应成为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事实上,一个不尊重学生的教师同样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对于这一点,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老子称学生为弟子,弟等于兄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等于自己的孩子。天下没有人嫌弃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生如子,当老师的若能经常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等诸方面的承受能力,也就做到了“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自然语文的教师,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勤奋、有出息,但人是有差异的,面对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面对一切孩子。自然语文教学要从促进学生人生发展的视角实施教学,注重从人的语言、思维、文化、精神等人生发展所需的智能与非智能因素实施教学,丰富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突破语文教学与学生人生体验隔离的现状,打通语文与人生密切关联的路径,为语文教学实践注重人生智慧的启迪起到了奠基与导航作用。
自然语文教学是基于生命发展、基于唤醒智慧、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生活语文。语文的自然,具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语文是一个“生活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二是语文是一个“思维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三是语文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成为合格公民。自然语文的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在自然语文看来,情感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因为语文教育不仅是认知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所以,在自然语文的语文课堂里,洋溢着一种融融的师生情谊,这既是一种师生友情,又是一种长幼亲情。“情是教育的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主要凭借语文教材,“诗文本是情铸成”,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大多数课文,本身蕴涵着作者丰富、健康的思想感情,这是情感教育的源头活水。自然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爱”,发轫于“美”。自然语文课堂智慧教学艺术,具有神奇的魅力,独树一帜。
3.变“课本”为“生活”。自然语文大力拓宽语文课堂的视野,不把学生局限于课本,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课文只是例子”,叶老的这句话被人们广泛引用,但真正这样做的并不是很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延伸到社会。操作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美文摘编”“奇文欣赏”“名言集锦”“街市错字拾零”等,这些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这样做,作为老师寓教于乐,何乐不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46047.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