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
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
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
此真好御史矣!”
和?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①
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
烧车御史”
。和?诛,复官部郎以卒。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
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
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
(节选自清·
吴敏树《书谢御史》)
谢芗泉御史,性豪宕,尝蓄万金,遨游江、浙间,抛弃殆尽。尝曰:“
人生贵适意耳,银钱常物,何足惜也?”
与余交最善,尝屡戒余之浮妄躁进,余服之。尝曰:“
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其交必不久也。”
嘉庆初,和相当权时,其奴隶抗纵无礼,无敢忤者。公巡南城,遇其妾兄某,驰车冲驺从,公立命擒之,杖以巨杖,因焚其毂,人争快之。
其人大节不苟,然性疏阔,其居处几榻,尘积数寸,不知拂拭。财物奢荡,一任仆人侵盗,毫不介意。性复多忘,尝新置朝衣,借法时帆祭酒著之,罢官后遂不复取。及官仪部,当有祭祀,复欲市取。时帆闻之,故意问之曰:“
吾记君尝于某时新置朝衣,去日未久,何得遂无?”
谢茫然曰:“
此等物,弃诸敝笥②
,安可索取?”
法复曰:“
或君曾假诸人乎?”
谢仍不复记忆。法笑曰:“
君于某日曾假余著之,今尚在余笥中,君果忘乎?”
谢乃恍悟,其不屑细故若此。
(节选自清·
昭连《啸亭杂录》)
【注】①
筇:竹杖。②
笥: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人避之,莫敢诘 诘:责问
B
.命卒曳下奴,笞之 曳:拖下
C
.人士争奉筇屐迎 奉:尊敬地捧着
D
.去日未久,何得遂无? 去:离开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因举芗泉先生之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故去官而名益高 弃甲曳兵而走
C
.公立命擒之,杖以巨杖 寿毕,请以剑舞
D
.谢乃恍悟,其不屑细故若此 乃是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谢芗泉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和?宠奴越份乘车横行,谢芗泉巡城碰上,严惩恶奴,烧毁车子。人们拍手称快,称他是好御史。
B
.谢芗泉德才兼备,名动天下。乾隆末朝野重清议,谢芗泉学问好且善写文章,故名闻天下。其游历江浙时,人们争相迎接他。
C
.谢芗泉胸襟开阔,崇尚自在。谢芗泉家境殷实,但轻视钱财,任由仆人侵盗。他认为钱财乃寻常之物,不足惜,人生贵在适意。
D
.谢芗泉豪放洒脱,不拘小节。谢芗泉曾置办一件朝衣,借给法时帆后就忘记了。谢芗泉并非是健忘,而是不屑于挂怀这些小事。
7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4
分)
(2
)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其交必不久也。(3
分)
(3
)此等物,弃诸敝笥,安可索取?(3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文言参考译文】:
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宰相和?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
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
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
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
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
这真是好御史啊!”
和?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
烧车御史”
的名号。和?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到了道光十三,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因为政绩优异被举荐来到京城。这个裕洲知州,就是谢御史的儿子,是由翰林改任现职。谢兴?被引见给皇帝的时候,高声报告姓名籍贯完毕之后,皇上问道:“
你是湖南人,却说京城话,为什么呢?”
谢兴?回答说:“
我的父亲谢振定,担任过翰林、御史,我在京城出生长大。”
皇上明白过来,问道:“
你就是烧掉和?车子的谢御史的儿子吗?”
于是赞扬谢兴?的家世,勉励他勤于职事。第二天,皇上对内阁大臣说:“
我青时听说谢御史烧车的事情,心里认为那是很豪壮的事。昨天看到他的儿子到来,非常高兴。”
没多久,命令提拔谢兴?为叙州府知府。当谢兴?入京面见皇上时,我们家乡在京城的人,盛传皇上的话,把它看作是谢家父子最大的荣耀,又因谢芗泉先生生在自己的家乡而感到荣幸,而且拿来向别人夸耀。我知道的情况就是这样。
我又记起在京城的时候,有一个正被推举为御史的郎官,在和他交谈中间,我顺便提起谢芗泉先生的事迹。这位郎官说:“
芗泉先生很有学问,文章又好,再加上那时候清议还被很盛行,所以他被免官后名声愈来愈大,自己也活得很舒适。现在我们这种人才能方面已经比不上他了,而现时人们所看重的,只有官位俸禄罢了,一个御史议论政事,说轻了朋友会笑话,说重了又害怕获罪,如果有一天栽了跟斗,谁愿意看你一眼呢?况且家中几十号人口,又依靠谁呢?”
我无话可说。唉!过去那些官场风气,依然传到了现在啊。凭着谢裕州今天家世的荣耀,谁不高兴羡慕而且希望他有这样的结局?”
谁又知道当芗泉先生被罢官的时候,同朝为官地位相同的人中间,一定有侮辱嘲笑他的人,有讽刺诋毁他的人,有畏惧受到连累而不敢帮他说话的人。他家里人在家中,一定比不上他做官时快乐,况且假如谢先生官职不被罢免,他升职的前景或许不可估量,但一朝遭到罢免,到最后都因此而不能重振局面,只是气节被普天下看重罢了。既然这样,那么谢先生在烧车的时候,也可以说是考虑得不仔细全面吗?
先生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和?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吴敏树《书谢御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01595.html
相关阅读:《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