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刘基《尚节亭记》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 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 尚节亭记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肿,为?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屈矣,不亦远哉?  
传③曰:
“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瞒,通“?”,流出的样子。③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C.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准备  
D.
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游:交往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
.以其有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B
.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
.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
.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8
. 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⑴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3
分)  
译文:

  
⑵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4
分)  
译文:

  


  

⑶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
分)  
译文:
 
答案:
5
、C
(备:完备、充分)  
6
、B
(以,都是表原因的连词“因为”,A.
前句“而”表转折的连词“却”,后句“而”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C.
前句“乃”,副词“才”,后句“乃”副词“却,竟然”,D.
前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
、A(
花木枝繁叶茂,不仅要有节,还需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主旨理解有误,原文无“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之意。)
  
8
、⑴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得分点:“或”、“比德”“惩志”)  
⑵(竹子)至于经历寒暑,遭受霜雪,但枝干、叶子没有改变,颜色青青也没有改变,像是在关键时刻不改变气节的君子一样。(得分点:“涉”“蒙”“夺”)  
⑶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得分点:反问句式、“是”、“诚”)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
而名之曰“
尚节之亭”
名:命名,起名
C.

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D.
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
节”
看法的一组是(3
分)(


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②
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⑥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4.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
B.
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
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
尚节之亭”
的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
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
观而喜之”
到“
安得不喜之哉”
,再到“
岂苟然哉”
,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5.
翻译原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
)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
分)
(2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3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26621.html

相关阅读:《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