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题。(9
分,每小题3
分)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师覆土木①
,诸将多遁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又请令有司储粮科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寇退,进都给事中。景泰②
元,言:“
流民杂五方,其情不一。虽幸成编户,而斗争仇杀时时有之,宜专官绥抚。”
又言:“
畿辅旱蝗相仍,请加宽恤。”
帝多采纳。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盛以国用不足,请籍其税佐军饷。皆从之。帝以兵革稍息,颇事宴游,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当是时,帝虚怀纳谏,凡六科联署建请,多盛与林聪为首。廷臣议事,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与议大臣或不悦曰: “
彼岂少保耶?”
因呼为“
叶少保”
。然物论皆推盛才。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成化三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还改吏部。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切时计。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兵部尚书白圭议以十万众大举逐之,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守。帝壮其议。八春,敕盛往会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徐廷璋详议。既往来三边,知时无良将,边备久虚,转运劳费,搜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乃会诸臣上疏,言:“
守为长策。如必决战,亦宜坚壁清野,伺其惰归击之,令一大创,庶可遏再来。又或乘彼入掠,遣精卒进捣其巢,令彼反顾,内外夹击,足以有功。然必守固,而后战可议也。”
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竟无功。人以是服盛之先见。五十五卒,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六十五》)
〔注〕①
土木:即土木堡。明英宗率领的明军在土木堡被元朝残余势力也先的大军打败,明军全军覆灭,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随后,也先便大举入侵中原,直逼北京。
②
景泰:英宗被俘后,景帝即位,以第二为景泰元。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张:扩充
B
.畿辅旱蝗相仍
仍:连续
C
.请籍其税佐军饷
籍:凭借
D
.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
报:上奏
9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叶盛“
有卓见”
的一组是 ( )
①
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 ②
搜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
③
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 ④
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
⑤
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 ⑥
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守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叶盛常常直言进谏,竭忠尽智。看到皇上因战事逐渐停息而经常进行宴饮游乐,叶盛奏请皇上恢复午朝;后来还奏请皇上清理豪强大户的田地。他的意见皇上大多采纳。
B
.叶盛为官关注百姓的疾苦。针对复杂的流民情况,他建议派出专门的官员前去安抚,还建议皇上对受灾的百姓宽免徭役加以救济。
C
.叶盛在军事方面也表现出突出才能。当也先大军逼近都城时,他为备战提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先撤兵后,他得到了晋升。
D
.叶盛的固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代李秉巡抚宣府时,积极推行劝商裕边、垦边、积粟备荒等治边政策,使边塞日益安宁。
11
.把第Ⅰ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5
分)
译文:
(2
)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竟无功。(5
分)
译文: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D
(报:批复。) 9
.B 10
.D
(“
积粟备荒”
非代李秉巡抚宣府时所为。)
11
.(10
分)
(1
)译文:叶盛率领同僚请求首先治(或定)护驾不力的侍从的罪,并且挑选将领训练士兵,为复仇作准备(或做好复仇的准备)。(5
分。“
同列”“
正”
及“
扈从失律者”
定语后置句各1
分;后两句各1
分。)
(2
)译文:皇上认为他说得好,但白圭(还是)主张收复河套。军队出击,最终没有取得成功。(5
分,“
善”“
而”“
主”“
竟”
译对各给1
分,大意对1
分,译错酌扣,扣完即止,不倒扣。)
参考译文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一职。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灭,众将大多逃回。叶盛率领同僚请求首先治护驾不力的侍从的罪,并且挑选将领训练士兵,为复仇做准备。也先逼近都城,叶盛请求取消内府军匠的差役,把他们充入军队为准备出征而操练。又请求令有关部门储备粮草供给战士,派溃散归来的士兵到天津取武器,以扩充军力。三天时间,上呈奏章七八次,大多切中要害。也先撤退后,叶盛晋升为都给事中。景泰元,他向皇上提出:“
流民混杂有来自五方的人,他们的情况不尽相同。虽然有幸成为编入户籍的平民,然而斗争仇杀时时发生,应派专职官员安抚。”
又提出:“
京城附近旱灾和蝗灾接连发生,请皇上对这些地方的百姓宽免徭役加以救济。”
皇帝大多采纳。皇亲国戚所设置的集市,每月征税。叶盛以国家费用不足为由,请皇上用这些税款补充军饷。皇上都听从了他的建议。皇上因为战事逐渐平息,经常进行宴饮游乐。叶盛请求恢复午朝的旧例,皇帝立即批复许可。当时,皇上虚心地接受大臣的建议,凡是六科联合署名的建议请求,大多是叶盛与林聪为首。朝廷大臣商议政事,叶盛常常先发言,反复辩论诘难。参与商议的大臣有的不高兴地说:“
他难道是少保吗?”
因此叫他“
叶少保”
。然而舆论都称赞叶盛的才华。不久叶盛升任左佥都御史,代替李秉到宣府任巡抚。向皇上请求酌量减少商人运送军需物资时运费中盐米折算的比价,来鼓励经商活跃边贸使边境地区富裕起来。又推行官牛官田法,开垦田地四千多顷。还用屯垦剩余的积蓄购买战马一千八百匹,修建城堡七百多座,边塞更加安宁。成化三秋,叶盛进京任礼部右侍郎,偕同给事毛弘巡视南京。回京后改到吏部任职。他出京去真定、保定救济饥荒,奏请皇上清理豪强大户的田地,分别饲养民间的种马,在涿州、天津设置粮仓,积蓄粮食以备荒,这些都切中时弊。满都鲁各部长期驻扎在河套地区,兵部尚书白圭主张派十万大军大举驱逐他们,沿黄河筑城抵达东胜,迁移老百姓到那耕种防守。皇上觉得他的建议很宏伟。八春,命叶盛去会见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徐廷璋进行详细商议。到三边后,叶盛了解到当时没有良将,边境防备长久空虚,转运物资耗费人力物力,攻下河套收复东胜的主张不能轻易提出。于是联合众臣上疏,认为:“
防守是长久之计。如果一定要决战,也应实行坚壁清野,等到敌人疲惫地撤退时袭击他们,使他们受到重创,有望遏止他们再次来犯。又或者乘敌人入侵时,派遣精兵前去捣毁他们的老巢,使敌人返回,然后内外夹击,肯定会大功告成。然而必须防守坚固,然后才可以考虑出击。”
皇上认为他说得好,但白圭(还是)主张收复河套。军队出击,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人们因此佩服叶盛的先见之明。叶盛五十五岁去世,谥号文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24482.html
相关阅读:《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