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10
题。
(
9
分,每小题
3
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
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
?
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
?
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
?
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
?
,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
(节选自《史记
·
商君列传》)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厌恶
B
.军既相距
距:通
“
拒”
,相距对峙
C
.吾始与公子欢
欢:友好,交好
D
.民怪
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商鞅
“
刻薄
”
的一组是( )
①
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
卫鞅曰:
“
此皆乱化之民也。
”
尽迁之边城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鞅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
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
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
.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
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
.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
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趁机打败了魏军。
D
.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
旋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11
.把第
I
卷文言言语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令行于民期,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5
分)
译:
(
2
)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
也夫!(
5
分)
译:
参考答案:
8
.A
(厌:满足)
9
.C
(
①
说明商鞅善于揣摩君王的心理,进而迎合,为人圆滑,
④
说明商鞅言而有信)
10
.B
(“阻挠变法的权贵们”错,“百姓们的拥护”错,“秦人皆趋令”实是威权之下的
保身之举)
11
.翻译(10
分)
(1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周,泰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行”、“期”、
“之”译对各1
分,全句通顺2
分)
(2
)我曾经读过商君的著作《开塞》、《耕战》,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终于他在
秦国留下了一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由的呀!(“卒”、“恶”、“以”译对各1
分,
全句通顺2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诸庶孽公的儿子,名字叫鞅,复姓公孙。商鞅从小就喜欢学习刑法。曾担任魏国丞相公叔座的中庶子职务。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招贤纳士,将要成就秦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侵占的土地,公孙鞅于是从东面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拜见孝公。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不感到厌倦。景监说:“
你凭什么讨得孝公如此喜欢你?”
公孙鞅说:“
我劝说秦孝公仿效古代帝王的做法,但孝公说:‘
这太久远了,我无法等待。况且古代贤
所以我就用富国强兵的霸业劝说孝公,孝公非常高兴。”
后来,让公孙鞅担任左庶长,最终审定改革的法令。法令规定老百姓实行什伍编制,犯法连坐。不主动告发犯罪的人处以腰斩之刑,窝藏犯罪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等处罚。私下打斗闹事,按各自的轻重程度施以相应的处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以及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为官奴。
法令已经制定好了,还没有公布,(公孙鞅)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个三丈多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搬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两金子。老百姓感到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搬移。又说:“
能搬运此木的人奖五十两金子”
。有一个人将此木搬移了,就奖给五十两金子,以表明不欺骗之意。终于下令推行新法。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周,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候,太子犯法。公孙鞅说:“
法令之所以难以施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带头违犯。”
(公孙鞅)将要处置太子。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不能够施刑,就处罚太傅公子虔,刺面处罚少傅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都自觉遵守法令,秦国百姓当初认为新法不利就来建议完善法令,公孙鞅说:“
这些都是刁民。”
把这些人全部发配到边城,后来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法令了。
公孙鞅劝说秦孝公攻打魏国,孝公认为这个建议好,就派公孙鞅率兵进攻魏国。魏国派公子?率兵迎战。两军对峙,公孙鞅给公子?送信说:“
我一开始就与你友好交往,现在各自为两国的将军,我不忍心互相攻打,可以与你见面商定结盟,—
起饮酒,高兴地撤军,以使秦魏两国相安无事。”
魏公子?认为真是这样。两人会盟完毕,一起喝酒,但是公孙鞅让埋伏的军士袭击俘虏了公子?,趁机进攻魏军,大败魏军而回到秦国。
秦孝公死后,太子登基。公子虔一伙告发公孙鞅谋反,派人逮捕了公孙鞅。秦
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
于是灭了商君的全家。
太史公司马迁说:商鞅是一个生性刻薄的人。开始的时候就想用帝王霸业劝说秦孝公,这种浅薄的言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并且所涉及的尽是宠臣,等到施用时,处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不听从赵良之言,也足以看出商君刻薄少恩。我曾经读过商君的著作《开塞》、《耕战》,内容与他的所作所为相似。最终在秦国留下一个谋反的罪名,这也是有缘由的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10741.html
相关阅读:《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