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
“
毁之乎,其新之也?
”
曰:
“
新之。
”“
新之也何居乎?
”
曰:
“
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
予曰:
“
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
“
克谐以孝,???,不格奸
”
,
“
瞽瞍亦允若
”
。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
“
天子使吏治其国
”
。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始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
①
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
②
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
③
瞽瞍(
gǔ sǒu
):舜父名。
④
底:通
“
抵
”
,到。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
)(
3
分)
A
.今之诸苗奉之也,承
象之终也
承:依据
B
.意
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测
C
.象犹不弟
,不可以为谐
弟:为兄弟
D
.据象之始
也
始:开始,前期
5
、下列表现舜的感化行为的一项是(
)(
3
分)
①
象之祠独延于世
②
克谐以孝,???,不格奸
③
瞽瞍亦允若
④
天子使吏治其国
⑤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宣慰使安君因当地苗民之请重新修复了象祠,本文是作者应安君之请而专为象祠所作的一篇记,主要是记述象祠的来龙去脉。
B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化的条件在于
“
君子之修德
”
,
本文的主旨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C
、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化,有德政于世。
D
、作者认为周天子任命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办法。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①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3
分)
译文:
②
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3
分)
译文:
③
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4
分)
译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47838.html
相关阅读:《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