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关注了成长中学生的整个生命。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很多数学教师突破“预设”的樊篱,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课堂的现场生成,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开始了追求生成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艰难历程。

  一、什么是有效生成

  1.一个定义: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2.一对关系: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双重特性,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的意义。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秉持兼容、兼顾的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相得益彰,从而达到二者的动态平衡,实现和谐统一。

  3.几个方向

  扎实??有意义。生成的内容是对“诱导点”有益的再补充,再创造,再提高。学生的生成是立足一定框架之下的再创造。

  充实??有效率。一是生成的内容对学生,对文本,对教学内容是有效的、有用的。二是一部分或几个学生生成的内容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真实??有瑕疵。任何一次生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称心如意的。有点问题、不够完备,有待完善的生成才是真实的生成。

  二、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

  1.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的重要意义

  (1)有效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

  当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时,可以看到: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主动的参与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帮助、促进学生的成长,但不可替代学生的成长。因此要求教学活动开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条件,通过师生多元互动,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

  (2)有效生成的课堂教学为师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幼稚的、不全面的问题和答案,而这种无法事先预测的各种丰富性正是开放的教学和师生交互作用生成的必然结果。教师要针对师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具体的、随机的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应反馈,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动态推进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中有效互动生成的设计原则

  (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

  【案例1】在旗杆高度测量的方法课上,我出示了旗杆的图片后让学生自己寻找旗杆高度的测量方法,我自己也预设了几种测量高度的方法。经过学生思考后,学生生成的方法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有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原理,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利用镜面的反射,利用照片中旗杆与人的比例,有利用氢气球或者用一根绳子随国旗上升,再降下来量出绳子的,有用小孔成像原理的,有利用标杆测量的等等。

  上述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师生一起体验了实践的乐趣与创造的喜悦,体验了这种生成的精彩。课堂上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深入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方向,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

  (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

  【案例2】如在《平行四边形》教学时:

  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任意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拼四边形。你能拼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其中,又有什么体会(规律、方法等)?

  通过学生小组的合作和自主学习探究,然后动脑思考,拼出四边形,通过议论,可以得到以下的图形:

  教师预设:若两个全等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则一般有6个四边形(学生可能会受到预习的影响,一般的学生小组会拼出其中的3-4个??以平行四边形为主)。

  在教学中,我发现,原来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我就“隐”了下来,与其中的几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关键在于学生的总结??有什么体会(规律、方法等)?

  这里,当发现一些学生小组有不同见解和可能性时,我突“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了学生的交流。从“三边×2=6种”到“对6个四边形进行分类”到“每边重合后旋转可得到2个”等,学生的回答有许多超出教师设想之外的,不少生成也是充满了智慧的。

  结合具体的场景,及时发掘生成可能的教学,并最优化地放大学生存在的“可能性资源”。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为了适应开放的课堂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老师需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起,就要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即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不同的状态进行“可能性”的分析,建立课堂“可能性”预测的意识。教师还要有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变被动消极地应对为主动积极地发现,努力发现设计中预见的“可能性”以外的可能存在,期待学生生成出更多的意料之外。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给予学生的更深层次的关注。

  (3)从硬性设计向弹性设计转换

  【案例3】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垂直的性质,我设计了以下的一些问题,通过对一些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思考,逐步形成对垂直性质的认识。

  你能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一条直线的垂线吗?这样的垂线能画多少条?

  经过直线外一点,你能用直角三角板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吗?这样的垂线能画多少条?

  经过直线上一点,你能用直角三角板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吗?这样的垂线能画多少条?

  如果身边没有直角三角板,你能用其他工具或者材料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根据“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要求,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弹性要求,可作教材作适当的增加、删除、调整和修改。教材如同一副凝固的美丽画卷,而课堂教学应该是流淌的喝水,它是不断生成的。因此,在制定开放性的问题时,除了共性问题外,其他目问题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把弹性因素的思考引入到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可以改变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使教学有可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可能更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有了开放和弹性设计的意识,利于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敏感和把握时机,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能力。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邵定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78781.html

相关阅读: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