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
--
文言文
学案4
文意准顺,满分保证
学案略语 近几,各省市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的评分标准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不仅强调常规采分点(
如重要词语、特殊句式)
的落实,更强调句意的准确、译文的通顺。也就是说,即便你把全部常规采分点都翻译到位了,而句意不正确、不准确,恐怕也很难得分,起码得不了满分。这就给考生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翻译中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情况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本学案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做到“
文意准顺,满分保证”
。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正统二,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1)
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译文:
(2)
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译文:
答案 (1)
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
(2)(
郑辰)
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
解析 (1)“
蜚语”
,流言;“
谤讪”
,诽谤;“
变”
,变故;“
验”
,调查;句意对。
(2)“
振”
,通“
赈”
,赈济;“
河”
,黄河;“
伺便”
,趁便;“
塞”
,堤防;句意对。
参考译文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1406)
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江西安福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全部查清诬告的情况。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皇帝下诏在南京建报恩寺,役使囚犯上万人。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谣言不合事实,没有一人获罪。谷庶人图谋不轨,又命郑辰察访,郑辰全部查清了他的情况。正统二(1437)
,郑辰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
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字显进,正平高凉人也。时东魏迁邺,太祖欲知其所为,乃遣?间行诣邺以观察之。使还,称旨,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保定四,迁少师。其,周军围洛阳,诏?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助之。然?自镇东境二十余,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军。?以众败,遂降于齐。?之立勋也,有慷慨壮烈之志,及军败,遂就虏以求苟免。时论以此鄙之。(
选自《周书·
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1)
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
译文:
(2)
时洛阳未下,而?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军。
译文:
答案 (1)
稽胡依仗(
凭借)
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
太祖)
让杨?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
(2)
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的军队。
解析 (1)“
恃”
,“
宾”(
译成“
不归顺朝廷、不臣服、不称臣”)
,“
抄”(
译成“
掠夺、抢夺、抢劫、劫掠”
等)
,省略句补足主语,句意对。
(2)“
洛阳未下”
为被动句式,“
而”(
译成转折关系,“
但是、却、然而”)
,“
设备”
,“
奄至”(
译成“
忽然到达、急速到达、偷袭”)
,句意对。
参考译文
杨?字显进,是正平郡高凉县人。当时东魏迁都邺城,太祖想要知道他们做什么,于是派遣杨?从小路到邺城来仔细察看他们的情况。杨?出使回来,报告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被授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依仗(
凭借)
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
太祖)
让杨?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保定四,杨?被任命为少师。这,周朝大军包围洛阳,太祖下诏让杨?率义军一万多人从轵关出发辅助攻打洛阳。然而杨?自从镇守东境二十多,数次与齐人作战,常常战胜,因此就有轻敌之心。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的军队。杨?因为军队战败,于是向齐军投降。杨?起初建立功勋时,有慷慨壮烈的志向,等到军队战败,就投降敌人求得苟且免死。世人因此轻视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55774.html
相关阅读:《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