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数学课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独立思考,是使愚者成为智者的钥匙,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还是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在学习上独立思考,其实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消化。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
  
  一、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产生独立思考的热情。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十分强调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二、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活动。对学生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活动,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只要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就说明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东西,这是十分可贵的。
  
  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五、六分钟的独立思考,试算练习,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
  
  四、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独立思考的乐趣。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提供“开放型”的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机会,只有经过这样长期地努力,才能使孩子们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47608.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