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
19
分)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①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②,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③,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④,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
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
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⑤,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
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
?
卤⑥,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
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
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
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⑥?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
有删改)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已:通“矣”,了
B
.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
道:通“导”,引导
C
.
各劝
其业,乐其事
劝:勉励
D
.小人富,以
适
其力。
适:到,往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的一组是
(
)
A
.
海岱之间敛袂而
往朝焉
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B
.
莫之
夺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
农不出则乏其
食
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D
.
则桓公以
霸
谨拜表以
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
老子的“
小国寡民”
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为人们都追求舒适享乐;对人们的欲望,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
B
.
各地物产丰富,但只有政府主动、大力协调各种经济门类,农、虞、工、商才能各行其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C
.
姜太公在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管仲在齐国中衰时,都实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由于富强,齐国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D
.
天下之人
上至天子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
求财谋利
,担忧贫穷
。
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欢行仁义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礼仪。
7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
5
分)
答:
(2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
5
分)
答:
参考答案:
4
.
D
(
适:适合,引申为“用在适当的地方”
)
5
.
C
(其均为代词,
那。
A
连词,表修饰
/
表因果
B
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词,到。
D
介词,因为
/
连词,表目的。)
6
.
B
(
原文第三段强调
社会经济的自动调节,人民自发地发展生产实现安居乐业。)
7
.
(
1
)致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很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挨家挨户去劝说,终究不能使他们的思想改变。(使、渐、虽、化、“户说以眇论”状语后置各
1
分)
(
2
)
这四种行业,是老百姓吃饭穿衣的本源。本源充实,就会衣食丰富;本源不足,就会衣食匮乏
。(此四者、原、饶、鲜、补充省略成分各
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08852.html
相关阅读:“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