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是贞观十一(公元637
)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逐渐骄奢,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580
—643
),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 是唐朝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里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标题中“谏……疏”是古代大臣写给帝王的就某事进行劝说的奏章,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十思”是本次劝谏的内容。
【文章简析】
第一段:
1
、正面阐述:
三个排比句,
两个作比喻,
一个明事理,
浅显易懂.
2
、反面申述:
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
加上一个反问,
简洁有力.
3
、提出结论:
由人君地位说起,
结合开头的比喻,
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居安思危,
戒奢以简)
第二段: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2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
用“
殷忧”
和“
得志”
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
、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
切中要害,
令人警觉.
第三段:
1
、提出“
十思”
的内容:
戒奢侈(
第1
、2
条),戒骄傲(第3
、4
条),不纵欲(第5
条),要勤勉(第6
条),要虚心纳下,正身黜恶(第7
、8
条)应赏罚有度(第9
、10
条)
2
、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疑难解析】
1
、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明确:
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1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
、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明确:
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
、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明确:
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4
、作者如何巧妙地设喻说理?
明确:
①
设喻要巧(喻体与本意要相切)
②
以喻明理(事要俗,理要切)
③
辞约意明(言简意赅方有用)
5
、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明确: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53923.html
相关阅读:粤教版语文必修一二古诗文期末复习默写题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课文内容编制的语言运用题选粹
《留取丹心照汗青》阅读答案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必修一字词音形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