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
(清)洪亮吉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朝发蒲坂,夕宿盐池,阴云蔽亏,时雨凌厉。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②
,涂危入栈。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山阴之笛。
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③
之遗笺尚存;披其?帷④
,则城东之小史既去。盖相如病肺⑤
,经月而难痊;昌谷⑥
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犹复丹锅狼藉,几案纷披,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伏念明公生则为营薄宦,死则为恤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集。一士之成,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⑦
。冀其游岱之魂,感恩而西顾;返洛之?⑧
,衔酸而东指。又况龚生竟夭,尚有故人;元伯虽亡,不无死友。他日传公风义,勉其遗孤,风兹来祀⑨
,亦盛事也。
今谨上其诗及乐府共四大册。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
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旨趣矣。”
省其遗言,为之堕泪。今不敢辄加朱墨,皆封送阁下,暨与述庵廉使、东友侍读,共删定之。即其所就,已有可传,方乎古人,无愧作者。惟稿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马上率启,不宣⑩
。
【注】 ①
毕侍郎:毕沅,乾隆时进士,官至湖广总督。②
?,同“
巷”
。 ③
阿?:母亲。④
?帷:灵账。 ⑤
相如病肺:据《史记》载,司马相如“
常有消渴疾。”
消渴疾,如糖尿病,古人误以为肺病。⑥
昌谷:唐朝诗人李贺 ⑦
论髓:即沦肌浃髓,比喻感受之深。⑧
?:画龙蛇的旗,此指出丧时的灵旌。⑨
风兹来祀:即劝勉后人。风“
同讽”
,劝。⑩
率启:草率地禀告。不宣:不尽,即书不尽意的意思,旧书信的结尾词。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
易:改换 B.
盖相如病肺
病:疾病
C.
复发德音,欲梓遗集。梓
:出版 D.
必乖余之旨趣矣。
乖:背离
3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毕侍郎“
高风厚谊”
的一组是(3
分)
(
)
①
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②
生则为营薄宦
③
省其遗言,为之堕泪 ④
死则为恤衰亲
⑤
复发德音,欲梓遗集 ⑥
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文章开始写旅途匆匆行踪,挚友新亡,心中苦悲;但作者没有孤立地去写这种心情,而是在描述沿途景象中,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了哀伤之情。
B.
文章第二段将料理丧事的经过写得比较简单,但在泛泛地讲述事情时将丧事的处理和对挚友的回忆、评价、悼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表达了对毕侍郎的感激之情。
C.
信中说:“
盖相如病肺,经月而难痊;昌谷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
即是对黄仲则刻苦作诗的赞扬,也是对他不爱护身体的委婉批评。平日这样刻苦作诗,临终时必然对自己的诗作非常重视了,所以信中又说:“
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
D.
这封信感情诚挚,用典贴切,生动感人,从中不仅可以学习为文之法,也可以学习为友之道。
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
)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之遗笺尚存。(3
分)
(2
)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 戏谓亮吉曰。(3
分)
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2
.B
(.
病:患病,动词)
3
.D.
(①
讲的是黄仲则③⑥
讲得是作者自己)
4
.(叙述的教详细,第二段没有表达对毕侍郎的感激之情。)
5
.(1
)(
我)
看到他的七尺遗棺,用过的书籍满了箱子。(我)按着他的书桌,(发现)
他写给阿母的遗书还在。(“
箧”1
分,“
抚”1
分,句意流畅1
分)
(2
)他平日与亮吉素有交谊,只是所持言论常有不同,(他)曾经开玩笑地对我说。(“
雅”1
分,“
戏”1
分,句意流畅1
分)
太阳西沉之际,我才抵达运城西寺省视黄君仲则的棺柩,看到他的七尺遗棺,满箧的书籍。我按着他的书桌,发现他写给阿母的遗书还在;披开灵帐,那个从故乡带来的侍僮已经离去。他生前如同司马相如患消渴病,长累月难以痊愈;又象李昌谷苦吟呕心,到了临终的时候才感到后悔。还有那些经过他校读过的书籍,散乱地堆放在书桌上,到了不能动手书写的时候,他还用手指在书上画着。这正象杜鹃临死,还在拚力哀叫;鸷鸟将亡,还希望留下强劲的翅膀;这就是丢弃一生事业,留恋身后名声的人呀。
现在呈上他所写的诗和乐府四大册。他平日与亮吉素有交谊,但持论常有不同,他曾经对我戏言:“
倘若我不幸早死,遗集经过你订定,一定会违背我的志趣。”
回想他的遗言,不禁令我潸然泪下。现在我不敢草率品评,把原稿都封送阁下,请您与述庵廉使、东有侍读共同删订定稿。就以他的成就来说,已经足以传世,与古人相比,做为一个述作者是毫无愧色的。只是草稿都是他手写的,别无副本,刊刻后希望付给他的遗孤,作为先人遗泽永久留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50479.html
相关阅读:《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