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日:
“
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
”
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
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日:
“
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
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
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
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日:
“
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
“
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可使水复行地中。
”
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
“
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
”
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
·
列传第九十二》)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县逋米数千石
逋:拖欠。
B
.岁责里胥代输
输:运送。
C
.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
闻:闻名。
D
.不则货诸民,民且病
-
病:困苦。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3
分)
①
白府请自捕逮
②
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
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④
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⑤
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⑥
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
①②④
B
.
③⑤⑥
C
.
①④⑥
D
.
②③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
.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
.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
.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2)
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4.B
(输:缴纳。)
5.D
6.D
(理解有误,执政大臣并没有采纳余良肱的意见)
7.
(
1
)有人附着(靠近)府吏的耳朵说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是盗贼,
/
马上逮捕审问他,赃物全部搜获。
译出大意给
2
分(
“/”
前后各
1
分);
“
或
”
(有人,有的)、
“
阴
”
(暗中,暗地里)、
“
诘
”
(追问,审问)三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
2
)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
/
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
译出大意给
2
分(
“/”
前后各
1
分);
“
贷
”
(借)、
“
会
”
(正好,恰逢)、
“
遂
”
(于是,就)三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注意:
1
.关键词与
“
大意
”
不重复扣分;
2
.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48232.html
相关阅读:《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