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
2
、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3
、研习文本,理解文言现象,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
过程与方法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言现象,诵读全文
三、教学难点:诵读全文,准确书写
四、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自学参考资料
1
、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间的诗歌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
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
篇,《小雅》74
篇。
③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
六义”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
、了解“
四书”“
五经”
:
“
四书”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指《诗》《书》《礼》《易《春秋》
3
、《氓》简析:
《氓》是卫国的民歌。卫的都城在河南朝歌(淇县)一带。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首弃妇诗。春秋时期,虽然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在婚姻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已经形成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里,妇女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氓》就是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怨恨和反抗之情,反映了妇女在不平等社会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34896.html
相关阅读:粤教版语文必修一二古诗文期末复习默写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阅读答案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必修一字词音形集锦
高中语文课文内容编制的语言运用题选粹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