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绘制背景
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规律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教学重难点之一。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挂图板画讲解以及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等都是突破该重难点的有效方法,但仅仅采用上述教学方法,隔较长一段时间后,学生容易发生知识遗忘;而教学插图为了遵循科学性,并没有“清晰”展示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尤其是间期染色质的形态和数目,没有(同时也不能)“直观”显现。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自绘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凸显”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的模式图,要求学生自己准确判断各个细胞分裂模式图所处分裂时期的基础上,按分裂时间先后顺序连接成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模式图,粘贴在空白纸上。最后引导学生对染色(单)体作数字标记,其中1和3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2和4表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两个相同数字表示复制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彼此是相同的,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2.自绘模式图展示
3.自绘模式图的应用价值
3.1 有效突破“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这一重难点
与教材插图相比,“凸显”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的自绘模式图用于学生自阅,对于帮助他们自主突破“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这一重难点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由于清晰的展示了间期和末期染色质的形态和数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建构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相互转化机制的知识,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各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质)的数量了,以前不会绘制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的学生,现在看着图1和图2能够准确绘制了,并且学生结合细胞图像自身亲手绘制产生的曲线图印象很深刻,理解更到位。
⑵学生通过染色(单)体上的数字标记,自主发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各个时期的细胞都同时存在标记着1和3、2和4的染色体),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仅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细胞都同时存在标记着1和3、2和4的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各个时期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只标记着1和3或2和4)。并且以前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相同的染色体错误地看成同源染色体的学生,如今根据数字标记直观地发现以前的认知是错误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起源于复制,而后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肯定不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应该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受精作用时汇集而成,而不是复制出来的。
⑶学生在自主突破上述两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归纳出了识别细胞图像的规律方法:一看细胞中有无存在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等特殊行为,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则为有丝分裂。
⑷统计全班学生对减数分裂中的染色(单)体的数字标记后,发现接近一半学生的数字标记如图2所示,而另一半学生的数字标记结果如图3所示,从而实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再一次认识到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自由组合。
⑸遗传和变异的教学内容与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规律密切相关,在复习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时,学生普遍能快速准确回忆出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规律,为顺利复习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打下了良好基础。
3.2 随时自主观阅,实现长时记忆效应
与多媒体动画动态演示突破“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这一重难点相结合,该自绘模式图能帮助学生产生长时记忆效应,因为学生人手一份,随时可以自主观阅。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对遗忘进行研究发现,短时记忆容易遗忘,而重复可以阻止短时记忆遗忘。重复可以看作是巩固原有记忆痕迹的过程,进而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在多媒体动画动态演示突破“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 这一重难点产生短时记忆的基础上,学生人手一份的自绘模式图,可以帮助学生重复上述知识的学习,加深理解和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进而加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4.两处说明
上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的模式图未能表示出交叉互换过程,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完善;间期时染色质的数目实际上不可见的,这一点也需要跟学生强调说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48428.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