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对话 互动 生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本文主要从科学史和名著两个视角来探寻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生动性的切入,对广东省、吉林省、辽宁省500位高二理科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告诉我们,学生对高中生物3个必修模块中所包含的科学史和名著这两大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期待性也很高,这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紧紧结合这两个切入点,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关键词:生动性教学;科学史;名著

 

 

生动性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同时,还能明显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1]

 

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中体现生动性的切入点,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思考与调查,从科学史和名著这两部分入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研究。

 

1.科学史方面

 

1.1 对教科书科学史内容的认同感

 

1.1.1 学生对教科书相关科学史的态度

 

为了了解学生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中出现的科学史的态度,对全体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

 

 

图1中数据显示:

 

(1)满意率高:333人,71.9%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或者满意,这说明人教版整套教材在科学史的题材内容选择上,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心理。

 

(2)依然有不小比例的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科学史不太满意甚至不满意,这占到了10.15%,具体原因,我们可以从问卷第5题“面对教科书中的科学史内容,你是怎么处理的?”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1.1.2学生的具体做法

 

表1.对教科书科学史内容的处理方法

 

 

Frequency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A.一眼带过

74

16.0

16.0

B.当成一般史料来读

246

53.1

69.1

C.仔细钻研,与科学家共同体验其中的快乐和艰辛

59

12.7

81.9

D.把它当成一部思想史,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66

14.3

96.1

E.其它

18

3.9

100.0

  

  表1数据显示:

 

(1)对于在教材中出现的科学史内容,有74人(16%)选择了“一眼带过”,对这些内容并不太在意和关注,经过个人访谈,了解到,他们不喜欢这些内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对生物这门学科不感兴趣;第二、教师对这些内容的处理态度。同时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仍然有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不太满意的原因。

 

(2)有246人(53.1%)选择了“当成一般史料来读”,这个比例最高,是绝大部分同学的处理方法和认知态度。这说明学生们对生物学史还是有着很大的兴趣,这也符合“学生对教科书相关科学史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满意度达到了54.43%。

 

(3)另外还有125人(27%)选择了“仔细钻研,与科学家共同体验其中的快乐和艰辛”和“把它当成一部思想史,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很欣慰,这个比例不算小。这说明,存在部分学生对生物学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会自我的进行内化,进行吸收,进行挖掘,共同体验享受科学家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与辛酸,领略科学家们的精神品质。同时,在后期回访中,这部分学生的生物科目成绩普遍都比较好,有的甚至是教材通;而担任这部分学生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也比较深刻,理会到新课程中要求对“生命科学史”内容的重视,会积极主动的引领着学生,去感悟科学史背后的思想文化。

 

(4)最后一个选项“其它”,有18人选择。根据他们的想法,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第一、主动型:主要变现为遇到感兴趣的,有选择的看,会认真阅读,仔细钻研,仔细的看一遍,而并不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第二、被动型:主要表现为单纯的应付考试或者只有老师要求了才会去看一看。这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的认同感主要表现为“可有可无”,也有少部分表示出“不满意”,他们的不满意是因为老师的“逼迫”,自己不情愿去学习。

 

1.2 对教材已有史料的需求度

 

在这方面,问卷设置了两道题,了解学生们对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出现的生命科学史材料,他们的看法,态度如何?

 

1.2.1 必修1方面

 

为了解学生对必修1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出现的相关科学史内容的具体态度,对回收上了的样本进行了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如图2。

 

 

 

 

 

 

 

 

 

 

 

 

 

 

 

 

 

 

 

图2数据显示:

 

(1)学生对E、F、G三个选项的认同度最高,他们对这三项科学史迫切需要,分别为:E.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F.关于酶本质的探究;G.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学生对对B、C、D三个选项的认同度低,他们认为这三项科学史可有可无,或者不需要,分别为:B、组装细胞;C、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D、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1.2.2 必修2方面

 

为了解学生对必修1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出现的相关科学史内容的具体态度,对463份样本进行了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如图3。

 

 

 

 

 

 

 

 

 

 

 

 

 

 

 

 

 

图3数据显示:

 

从学生集中趋同的选择来看,主要集中在“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C、萨顿的假说;D、摩尔根的工作;F、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克里克和沃森);G、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这5个科学史上。

 

对必修2模块所呈现的科学史内容,每一选项,都有70%以上的学生认同,其中“迫切需求”的有“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F、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克里克和沃森);G、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分别占到了38.9%、40.6%、33%;“需求”量比较大的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C、萨顿的假说、D、摩尔根的工作”,依次占到了50.8%、53.8%、51.4%的高比例。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B、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F、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等,可有可无,或者根本不需要,但是比例比较少。整体来看,学生对该模块教材所安排的内容还是很满意。

 

1.3 学生对史料的自我需求

 

教材选择生命科学史内容时,不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为了了解学生除了对教材中的科学史之外的哪些内容较感兴趣,设置了这么一道题,目的是用来了解学生的自我需求。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学生对增加下列材料的希望程度

 

 

希望(含非常希望)

一般

不太希望(含非常不希望)

A、科学家的生平介绍

27.60%

36.60%

10.30%

B、与科学家有关的生平趣事

71.30%

21.80%

6.70%

C、与科学家有关的经典实验

79.70%

16.40%

3.90%

D、介绍最前沿的生物科学研究

84.00%

13%

3.10%

E、介绍某科学家呆过的学校或者实验室

34.10%

33.30%

32.60%

F、介绍某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历程

59%

30%

11.30%

 

表2数据显示:

 

学生对增加“介绍最前沿的生物科学研究”、“与科学家有关的经典实验”、“与科学家有关的生平趣事”和“介绍某科学家的科学家探究历程”这几类的材料,有着强烈的希望和期待,不过,对“科学家的生平介绍”、“介绍某科学家呆过的学校或者实验室”这样类型的科学史资料,却并不太希望,心理需求不强。

 

反而,学生们对以下材料有着不同程度的期待,分别为:生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实际意义;增加与医学相关的知识;增加科学家的头像;历史重要的实验过程及其结论;介绍某科学家研究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关于某种理论形成过程中,其它为此做过努力的科学家;介绍科学家的成功心得;介绍科学家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哪些方便。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增加这些方面的科学史。 

 

2.名著方面

 

为了了解学生对教材中编入的一些生物名著的态度如何,本研究在问卷设计时,编入了两道调查题:①在书中提到的一些有关于生物方面的著作(如《物种起源》),你的态度是?②从教材中出现的以下著作中,挑选出一本认为会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书籍,并说明原因。

 

2.1整体方面

 

我国学生对教材中的生物学名著的整体态度如图4所示:

 

 

 

 

 

 

 

 

 

 

 

 

 

 

 

图4.学生对教材生物名著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73.9%的学生,对生物教材中出现的生物学著作有兴趣,其中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占到了27.86%。非常不敢兴趣的只占极少数的比例,为1.3个百分点,不太有兴趣的为约有7个百分点。因此,总的来说,学生对我国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所选的生物学著作,还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2.2 具体方面

 

2.2.1 学生认同的生物著作

 

经过统计后,共发现教材出现了12本生物学著作,分别为:A、《寂静的春天》、B、《种艺必用》、C、《动物生态学原理》、D、《基因论》、E、《物种起源》、F、《生命的黑匣子》、G、《生物进化》、H、《生命的起源与演化》、I、《现代综合进化理论》、J、《细胞生物学》、K、《人体构造》、L、《自私的基因》。学生对这些著作的具体态度又是如何的呢?统计结果如5所示:

 

 

 

 

 

 


 

 

 

 

 

 

 

 

 

 

 

 

 

图5.学生对教材中生物学名著的认同

 

图5数据显示:

 

选择的结果有四大趋势,呈阶梯状变化,分别为:(1)最受欢迎的名著:只有一本,是达尔文著的,出现在必修3最后一章,《物种起源》,27.65%的学生选择了这本书,认为它将会对自己产生深远的影响;(2)较受欢迎的名著:有两本,分别是在必修3出现的《寂静的春天》和在必修1出现的《人体构造》,选择率分别为11.66%和10.8%。(3)受欢迎较小的名著:共有5本,分别为:《生物进化》(9.5%)、《生命的黑匣子》(8.64%)、《自私的基因》(8.42%)、《基因论》(8.21%)、《生命的起源与演化》(6.7%)。(4)基本不被关注的名著:有四本,分别是《动物生态学原理》(3.02%)、《细胞生物学》(2.59%)、《种艺必用》(1.73%)、《现代综合进化理论》(1.08%)。 

 

2.2.2原因分析

 

学生选择上述名著,所呈现的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择生物著作《物种起源》的原因:

 

①了解物种进化历程──这一类型的原因最多,学生的观点如下:可以了解生物的由来和多样性的形成;这是一本历经磨难才诞生的书,它的影响深远悠长;可以知道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祖先;形象写出了人类生命的起源与物种从低级向高级的过渡,受益匪浅;了解人的进化历程,对生物感兴趣;对历史中的动物感兴趣;让我们了解物种是怎么起源,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更好地理解,学习生物学科;更多了解到人如何产生,如何进化;可以更了解物种的由来,更加对生物感兴趣;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生物起源;我还是较喜欢生物的发展情况,不管是功能上的还是形状上的改变,都令我很感兴趣;让我了解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的历史;会对物种有深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开阔了知识面,对生物学科的认识也会有所提高等。

 

②被该书的思想所吸引──学生具体的观点有:这是一本历经磨难才诞生的书,它的影响深远悠长;人与大自然联系密切;打破固有思维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生物的历史;打破固有思维让我们对生命有新的认识;比较经典科学、值得深思;一部划时代的巨著,让我感到科学与迷信的本质区别;经典,耐读等。

 

③了解达尔文如何研究──赞叹作者勇气的同时,为他深入的思考震惊;对生命的起源不了解,很想去探索。

 

④该著作的影响力──比较著名;对现代化生物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内容丰富;本书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等。

 

(2)选择著作《寂静的春天》的原因: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通过数据和事例形象地描绘了被人类破坏后的地球将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发人深省;给人美的感觉,让人有更多阅读;语言独特,教育意义深远,并不是枯燥的纯理论;展示了现代科技所带来的影响,引人深思;对我们的心灵有震撼的感动,是我们改变一些在生活中不良的习惯;警示、提醒我们保护环境;题目很有诗意,让我领会只是不要有局限性,而要发散思维;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人类敲起的警钟;唤醒人类的良知等。

 

(3)选择著作《人体构造》的原因:

 

①想了解自己──主要观点有:可能帮助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生病;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更加有助于了解自己;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人文关怀更浓厚;能深刻认识到自己人体的构造,体会到生命的奇特,并更加的热爱生命;对自己的认识更为深刻

 

②了解人体构造──主要观点有:对人体的内部构造很感兴趣,能让让我充分的了解人体的结构;使我更加了解人体的奥秘;对人体构造、内脏器官等有关人体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了解自身的结构,才能是自己更好的参加完成学习等活动;了解自身构造,加强对身体健康的养护;我感觉人的内部是一个奇妙,逻辑完美的世界;与人息息相关,可以对身体机能多一些了解,很有意思,能在生病时用。

 

(4)选择著作《基因论》的原因:主要是对基因研究感兴趣,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包括:会对研究攻克疾病,对研究遗传疾病有深远影响;使人对生命的理解向分子水平进展;觉得基因很神秘,想一探究竟;个人兴趣和未来方向的导向作用;基因是生物学中比较深奥的知识;人类对生物领域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它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有兴趣,与所学知识联系最紧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26576.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