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被喻为古代摹写音乐至文。由这三首诗,我们可欣赏到音乐描写艺术。
先来欣赏三首诗中的音乐描写段落: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
琵琶女的演奏分为两段。先是试音,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在诗人看来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正式演奏,“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此情此景,令诗人叹为观止。
这一段的音乐描写是全诗最具特色之处,作者运用了大量拟声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弹奏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
诗歌一开篇,便先声夺人,突出李凭弹奏箜篌的效果: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空旷山野上的流云听到这夺人魂魄的乐声为之凝神驻足、忘记了流动。“江娥啼竹素女愁”巧妙地点出了音乐表情:“愁”。如长堤决口的高潮过去之后,幽怨低回的情绪延展开来,仿佛湘夫人对竹挥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仿佛善鼓瑟的神仙素女愁容满面。中间四句写乐曲的发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和表情:音乐时而清脆激越如昆山上的玉石碎裂,时而空灵哀婉如凤凰的叫声。乐音由强到弱。“芙蓉泣露香兰笑”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十二门前融冷光”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李凭的演奏感动了“紫皇”,整个宇宙仿佛有箜篌的旋律存在,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写出了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曲终人寂,诗人仍在“梦幻”中,神志还徘徊于凄迷的仙境幻觉中。整个演奏过程像一场梦,李凭不是在人间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像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115568.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