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
韩
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
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
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
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
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
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
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
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 “
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
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
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9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原毁
原:推究,探求
B
.其责己也重以周
重:严格
C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点
D
.得吾说而存之
存:保存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与“
毁”
有关的一项是(3
分)
①
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②
我善是,是亦足矣
③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④
举其一,不计其十
⑤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⑥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也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从全文的思路来看,先以古之君子为例,正面说理,后以今之君子为证,反面说理,再进而分析“
毁”
的原因、危害,最后是作者的殷切希望。
B
.古之君子,总是把自己看成舜、周公这样的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
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
C
.作者对当时社会“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很是忧虑,因为这不仅关系到“
士之处世,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的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国家的治理问题。
D
.作者曾经以称赞某人和批评某人为试验,结果让他很是失望:人们评价一个人不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而是以此人跟自己的关系和利益为标准。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
)求其所以为舜。(3
分)
(2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3
分)
(3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3
分)
13
.请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
处)(3
分)
子张曰:“
异 乎 吾 所 闻 君 子 尊 贤 而 容 众 嘉 善 而 矜 不 能 我 之 大 贤 与 于 人何 所 不容我 之 不 贤 与 人 将 拒 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084136.html
相关阅读:《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及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阅读答案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