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之声伴着你》代序
一个友人曾经说,以前认为学了心理学,就会知作别人想什么,后来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发明不是这样的,心理学不会辅助你即时就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听了这些话,也深有同感,由于我当时学的那些东西,确实是不能赞助我知道我面对的人有什么样的主意和感触。
良多年过去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学了不少“伪心理学”的东西,或者说至少是学了许多对心理治疗操作没什么用的货色。那些所谓的心理学,要么在念叨一万个人的独特心理特点,而疏忽了每一个个体的奇特性和当下的内心状态;要么就在说漫无边际的玄学,用这种玄学可以说明从无机物到单细胞到庞杂的有机体身上产生的所有事情。实在始终都对这样的东西有着模摸糊糊的恶感,但却没有足够的回击的力气,直到读到对于埃里克森的书,才知道本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不一样的心理学。
人类个体领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代价,就是要忍耐孤独。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理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比如对一个在地震中丧失了双腿的人,你说你理解他,他的第一反映可能就是恼怒:你不是我,你双腿健全,你怎么可以理解我?再好比,封建帝王可以穷奢极欲让自己愉快,却同时可以诛杀别人九族甚至十族,如果他们可能略微理解一点他人损失性命的苦楚,就做不出那样惨不忍睹的事情了。
每个孤独的灵魂都盼望沟通,都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也想知道别人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千百年来,交流的方法在一直地发展变更,从语言文字,到男女之间各自用自己身材自然的部件互相联合的缠绵,再到古代高科技对古老交流手腕的几乎无穷制的扩大延长,看起来人与人之间交流得应该足够充分了,但从本质上来说,却并没有转变人类个体的孤独状态。你痛着,仅仅就是你痛着,别人没有痛;他逝世了,仅仅就是他死了,你和我还可以鲜活地活着。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是关系的动物,利用九型人格论创造完美的沟通技巧,抛开所谓群体潜意识不谈,人类个体的内心世界,是在一系列连续的关系旁边形成的。而关系就是交流与沟通。只管个体的实质是孤独,但他却无时无刻不处于关系之中。进一步说,每个人的孤独状态(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需要的关系也不一样。在精神分析学的视线下,一个人的事实人际关系,多少乎就等于他的内心世界。
埃里克森接受过精神分析训练,但他没有把自己限定在精神分析狭小的框架里。他以他独特的禀赋和毅力,创造出了一系列目迷五色的沟通与交流技巧,这些技术,比任何现有的所谓高科技都要有效,因为,究竟人的大脑是最高的“科技”。
埃里克森是一个生活在自己内心世界之外的人。作为一个有多重残疾的人,他要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孤芳自赏、自伤身世,切实是很有“资本”的。但他却不屑于这样做。埃里克森以惊人的智慧和意志,凝固了全体的精神力量,并将这些气力投入到外界,对他人制作治疗性的影响。
埃里克森的生活和工作,启示我们从新审阅我们的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活在内心”,“在内心寻找真谛”,或者说以为一个人的内心具备超越一切外界价值的最高价值,从来都是被很多人竭力推举的东西。但是,这些观点是有问题的,起因有三。
第一,人的内心世界不老是或者说不完全是一个独破存在。近百年来,人类已经在懂得人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构成的问题上有了一个基础谜底,那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在其童年时代跟重要养育者之间的关系中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界关系决议了内在世界,所以内在即是外在。
第二,成年之后的活在内心,实际上是生活在从前,亦即生活在早年的关联之中。这样的生活,是一种退行的状况,不存在发明性和活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精力决裂症和自闭症患者更“生活在内心”了,但咱们都晓得,那不是一种令人憧憬的生涯。
第三,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这一分类自身就是问题,是人试图否定本身是关系的产物的尽力的一部门,甚至是人隔离自己与大天然的链接的努力的一局部。在最高的境界上,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跟他的人际环境、做作环境融为一体的,分不清哪是内、哪是外,中国文化里的另一种描写----天人合一----兴许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假如仍是有内外之分的话,那么各类心理阻碍者,都是某种意思上的“活在心坎的人”。即便外面乾坤朗朗,他们的内心也昏暗湿润;或者外面暴风暴雨,他们也还处在不和谐的愉悦中。这样一些人,跟人际环境跟大天然仿佛完整不了接洽。
需要辨别一下的是,有些心理障碍的人,他们貌似生活在外面,比方在自虐式地工作,并且还获得了不少世俗意义上的成绩。但深刻剖析起来,他们依然活在自己的内心,早年形成的那个内心世界里有一些受虐的需要,这些须要逼迫性地反复表白,就把本应当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工作,变成了对自己的身心的损害。
心理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内心与外界相通、到达内外协调的状态。当初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尺度,都强调“适应”二字,实际上就是在说心灵内外较少抵触的交流状态。
每个文明背景下,都可以发生象埃里克森一样出色的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够跟埃里克森比拟的,当属明朝的王阳明。这两个人最大的雷同之处,就是王阳明毕生提倡的理念----知行合一。埃里克森之前和其同时期的心理治疗师,“无所不知”的大有人在,但在详细医治上,却有顾此失彼之感。王阳明的博学已经令人赞叹了,但给人最深印象的,却是他在战场上的机变百出,NLP原则10 对自己的意见负责,并对结果承担负责,一如埃里克森变幻莫测的催眠语言。
1994年夏天,脑波,我在德国汉堡加入了一个留念埃里克森的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心理治疗专家。这么多年过去了,大会的其余内容我根本上已经忘却了,但仍旧还记得埃里克森的学生Zeig博士的一句话:我的老师素来没有用一种方式治疗两个病人。
读关于埃里克森的书,你会被他万花筒般颜色斑斓的治疗技能所吸引。而且简直不可防止地,你在某一段时间会模拟他。短时间内这样被“埃里克森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你很长时光都试图使自己像埃里克森,那只能证实你并没有懂得他这样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埃里克森是举世无双的,你也一样,只有在你充足应用自己独占的人格和才能的资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治疗作风的时候,你就真正读懂埃里克森了。
相对埃里克森机动的沟通与治疗风格,目前大陆心理治疗师接收的训练都太理论化、甚至太呆板了一点。很多参加了各种培训的人,在案例探讨的时候都还停留在从理论到实践、或者用详细案例来验证理论的阶段。很难设想,满头脑理论的治疗师在面对病人的时候是怎么的情景了。未来的训练,应该重点放在最基本的培训上,受埃里克森的启发,这类培训至少要包含这样三个方面:对自己当下的内心世界的发觉、对病人当下的反响的觉察,以及简练、准确和有效的抒发能力,类型1的陷阱。这些训练是超出一切心理治疗学派的,没有这些练习,就确定不能培育出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
为往圣继绝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更了不起的是,每个人都在绝学里加上一些本人的特技。人类个体的孤独是一件不能解决、也不用解决的事件,然而,在我们叠加了一代又一代人类个体沟通交换的绝技之后,总可以使孤单和由孤独导致的苦痛多少减轻一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uimian/27137.html
相关阅读:催眠技巧大全-神奇之手法
催眠技法之身体摇晃测试:测试专注能力
催眠的花园:引导词
实施催眠的相关注意事项
催眠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