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里的人外出打工已成普遍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社会关注的对象,“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氛围不良,导致了这部分孩子的心理或有缺陷,或霸气,或内心孤僻;在学校里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 尤其是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负担的不断加重,数学对理解的要求不断加大,成绩可能大幅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帮助他们矫正、排解、救助,就可能诱发不良的外显行为,例如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故意说话、不集中精力学习,就像到了电影院看电影——高兴时多看两眼,不高兴就睡觉;课后不能认真做作业,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甚至出现暴力倾向.
数学课堂心理干预是指:“数学教师,围绕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素质为总目标,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挫败感、自卑感和获得性无助感等消极心态进行积极的干预,从而引导学生恢复自信心,提高挫折耐受力,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干预,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上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农村初中生进行行为指导和心理纠正. 它是对有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或有这方面倾向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多数学生则重在进行发展性的数学心理素质教育,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我们运用荷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家玛利亚·阿兹教授的学生心理辅导的Marte meo模式理论,教师用课堂教学日记,学生用学习日记、反思等,反映学生在学校课堂上与其他学生或教师的沟通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运用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来指导教师应用自己的力量以自然的方式来提升和刺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合适的行为模式,着重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干预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摸索在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地对农村初中生进行行为和心理的干预.
运用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心理
干预的基本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以理论为指导,应用性研究为主,强调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把理论与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研究,不断探索,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干预,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 发展性原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干预应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数学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并尽可能开发其潜能.
3. 预防性原则
对初中生可能出现的数学学习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发现和预防,防患于未然,尽早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学生的产生. 但是我们说预防并不是简单的“堵”,而是对那些已有“轻微”症状的学生尽早“救助”,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总之预防重于治疗.
4. 疏导性原则
在理解初中生的心理基础上,力求抓住“火候”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变单纯“我讲你听”的方法为对话及其他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注意环境和方式,善于把握不同类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最佳心态环境中受到教育.
5. 差异性原则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干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别差异.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他们的能力、需要、兴趣、经验及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在心理发展上具有独特性. 因此,要用不同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健康心理形成提供帮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731263.html
相关阅读:平行四边形?初中数学题精选
初中数学正方形的几何知识点
初中数学角的公式大全
学习初中数学的方法之高质量练习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