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作者:甘谷县磐安初级中学岳凤珍

朗读,是“口而诵,心而惟”,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到篇章,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内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与领悟。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将视觉与听觉作综合调动,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从而感知文章内

涵、品味文章意蕴。事实上,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作活动。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做到烂熟于心。惟有这样,学生才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文学魅力。

1.要正确处理好讲解和朗读的关系

如果说讲解是要学生深入文中进行分析理解,朗读则是引领学生强化感知文章内容。而且,讲解前的学生朗读,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讲解后的学生朗读,可以通过学生在朗读中对语音的高低强弱、语调的升降变化和速度快慢等的把握来检验教师讲解的效果。

2.要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教师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远比录音教学更为直接,其正面迁移效应也更为明显,因为教师范读的声音更真切,更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也会作为一种信息,即时地直接地传递给学生,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情景,去感染学生。

笔者曾在本市一所学校听了一堂初三语文公开课,这位开课老师普通话水平相当高,加之音色音域等先天条件的优越,她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就充分发挥了朗读的优势。她教的是《岳阳楼记》,首先她对课文内容不作讲解分析,而是用动情的语调作示范朗读。范读前先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老师朗读时对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起伏的把握,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文章的情感。当老师一遍读完之后,发现学生们似乎意犹未尽,都不约而同地在低声吟读。此时,这位聪明的老师没有打破这种氛围,而是静静地等待每个学生读完全文。当他们读完课文抬起头时,我看到的是学生们微笑的脸庞和会意的眼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666907.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江南逢李龟年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临窗看柳
解题方法:初中语文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
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学会感恩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二部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