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之我见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1)促进师生交流。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用表述、说理、举例、论证、板演等方式,展示自己的认知,教师可据此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2)掌握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不断调控教学程序。

  (3)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地设置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并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的。

  (4)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写会分析,学会表达,是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通过多种问题的解答,可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推理论证等综合能力。

  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重数量,轻质量。为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教师常常设计大量学生容易答出的问题,且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这种提问往往只是一种课堂作秀,会偏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一提问目的。

  (2)重提问轻反馈。问题提出后,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话茬一讲到底,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3)重形式轻实效。过多的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这样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表面上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

  (1)目的明确,按需设问。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的问题,如提前测评中的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还有复习性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评价性提问等。

  (2)灵活设问,把握时机。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提问的契机表现在以下几处:a:学生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时。b: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c: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时。d:讲解知识的重点、难点时。e:探寻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时。教师可根据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适当设计出一些问题,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3)留空思考,及时反应。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安排合理,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形式多样,面向全体。提问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置成填空选择题,也可以设置成判断改错题。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甚至也应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机向老师发问。好问是学习数学的可贵品质,要加以精心保护。提问还应注意要面向全体,使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班的学生,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5)启发诱导,发展思维。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如在某一重要环节或一堂课结束之前,向学生提一些有利于归纳总结的问题,“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适当补充说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把握好“度”,促进发展

  (1)考虑好问题的跨度。设置问题时,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又要注意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在章复习时,知识点的跨度可适当加大。提出的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量,以教材的重点为中心进行提问。为了增强跨度,对设计的问题可考虑用合并、简化等方法,实行“浓缩”,以提高问题的质量。

  (2)掌握好问题的难度。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有启发性,容易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学习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采取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小问题,搭好台阶,逐层解决。提问要深浅有适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

  (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变换角度,进行变式提问,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攻克问题。同样一个问题,提问平淡而有难度,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但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联系,便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触类旁通。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这方面的教学技能,促进我县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论文中心,作者:孙抗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08092.html

相关阅读: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平行四边形?初中数学题精选
初中数学角的公式大全
学习初中数学的方法之高质量练习
初中数学正方形的几何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