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来说,大多因为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缺乏学习兴趣,乃至厌学、弃学。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多数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而往往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的培养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激活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学习动机由需要产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或是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偏差或是源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历、学习结果,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对数学缺乏浓烈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更是形成了因兴趣缺乏而导致学习不佳的恶性循环。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才能刻苦、自觉地学习,不断进步。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迫切的需要和良好的动机时,就会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尽可能为大多数学生设置兴奋环境,创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使用问题教学法,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力措施。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历史或现实社会的典型实例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的,激活数学学习动机,唤起数学学习热情。
二、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在诸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具有特殊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学习兴趣问题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细微的剖析,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可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展览、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知识竞赛及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要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宽容、宽厚的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独立思考,以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当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注意他们兴趣的维持和稳定,讲课时力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启发诱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稳定而持续,从而让学生逐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教育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教师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生成,影响到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的质量。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师实施更好的教学,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265750.html
相关阅读: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学习初中数学的方法之高质量练习
平行四边形?初中数学题精选
初中数学角的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正方形的几何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