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识文之借引】,借引可以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也可引起读者对故事的联想,增强形象性。
借引
借用有两种。一种又称“改用”,就是原文的本意与所要表达的意义既不相同相似,也不相反相对,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相关性。
还有一种就是借用数学中的符号,组合成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有直观形象的艺术效果。如:
①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原意是写在苍凉的深秋独登高楼怅望,这里用来作为第一境,即表示追求理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蝶恋花》,原意是因为思念爱人而渐渐变得憔悴,表示相思之苦,这里用来作为第二境,即表示艰苦地追求、探索。“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原意是写无意中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心情,这里用来作为第三境,即表示取得成功、实现理想的喜悦心情。这三处引用都是写闺情离愁,作者以它们的相关性来比喻治学的三境,只是就引语原意加以引申而已,以此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并无深意,是借用的手法。
②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夹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做“席卷天下”。
(鲁迅《安贫乐道法》)
“席卷天下”出自汉代贾谊《过秦论》,原意是说秦孝公想吞并天下,这里是故意加以曲解,望文生义,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用来表示穷人卷起席子到露天地上睡觉的情景。
③小乙:“泡泡!”
妈:“小济,快,找小盆去!”
爸:“等等,小乙,先别撒!”随小济作快步走,床下椅下,分头找小盆,至为紧张,且喊且走:“小盆在哪儿?”只在此屋中,云深不知处,无论如何,找不到小盆。妈曳小乙疾走如风,入厕,风暴渐息。
(老舍《文艺副产品》)
“只在此屋中,云深不知处”出自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借用后面两句,并把“山”改为“屋”字,借以描写孩子要撒尿,全家人出动找小尿盆,而小尿盆不见踪影的情景,同引诗的原意并不相同或相对,只是凭着不知该到屋里何处找小尿盆与不知到山中何处找师父有相关性的因素,望景生义,故予引用。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令文字妙趣横生,是借用的手法。
总结:上面三个例子都是属于第一种借用手法,即借用与原文有某一方面的相关性,来增强文字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并产生幽默的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82909.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江南逢李龟年
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学会感恩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临窗看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二部分讲解
解题方法:初中语文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