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沪教版语文中考复习大全(310页可下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内容预览:

沪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一本全

目录

编者按

第一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第二节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三节 品味文中关键语句

第四节 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

第五节 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六节 形成问题意识,表达独立见解

【记叙文试题精编】

(一)父 亲

(二)闻起来像妈妈一样

(三)雪后的阳光

(四)白云深处

(五)最后一束康乃馨

(六)母亲的事与儿子的事

(七)最美的力量

(八)胡萝卜、鸡蛋和咖啡

(九)美国新生上哈佛

(十)奔跑的母亲

(十一)最美的嫁衣

(十二)松子茶

(十三)永不受伤的飞翔

(十四)别饿坏了那匹马

【2019年外省市中考题】

(一)13元“遗产”

(二)被遗忘的稻草

(三)不知有花

(四)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五)狗 事

(六)看山老爹

(七)妈妈的手

(八)那只天真的豹子

(九)让父亲不再辛酸

(十)让我看着你

(十一)生命的声音

(十二)我的父亲爱迪生

(十三)我的父亲母亲

(十四)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十五)竹 篾

(十六)做自己的预言家

【说明文试题精编】

(一)奥运场馆“鸟巢”

(二)饮 茶

(三)空天飞机的身影

(四)信息化服务平台——市民的“数字智囊”

(五)三峡猿啼之谜

(六)如果没有火山

(七)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八)纳米卫星

(九)母亲河的自述

(十)喜马拉雅冰川消融

(十一)“平台”,书面语中新热点

(十二)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

【2019年外省市中考题】

(一)海底飞船

(二)热心的海葵

(三)开发空中水资源

(四)海豚的神秘语言

★(五)翩然出世“中国印”

(六)温度的百变魔法

(七)清香四溢荷花联

(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九)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十)没有尘埃好不好

(十一)低温世界妙趣横生

(十二)奇妙的对称世界

(十三)虚拟电厂

(十四)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十五)鹦鹉鱼的睡衣

(十六)“怕痒树”——紫薇

【议论文试题精编】

(一)为别人鼓掌

(二)人生四堵墙

(三)学 贵 质 疑

(四)感 恩

(五)写 话

(六)让科学之光洒满成长的心灵

(七)读“死”书与读“活”书

(八)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九)新年话惜时

(十)凹凸的启示

(十一)

(十二)美的断想

(十三)北京文化的历史内蕴

(十四)滋 味

(十五)读书的回昧

(十六)谈 治 学

(十七)在磨砺中成长

【2019年外省市中考题】

(一)★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二)衡量幸福的新标准

★(三)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小疵

★(四)独处与思考

(五)谁该为中国人汉语功底寒心

★(六)善败者不亡

★(七)感谢苏东坡

(八)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九)征服还是被征服

(十)和谐如山景

(十一)诗中有科学(节选)

(十二)读书小语

(十三)演奏快乐

(十四)魅力

(十五)给自己树一面旗帜

(十六)人生是立体的

(十七)大国的随想

(十八)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十九)博客

第二章 文言诗文阅读

第一节 背诵、默写古诗文

第二节 理解、辨析词义

第三节 解释、疏通句意

第四节 分析、概括语段主旨

第五节 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文言文试题精编】

[S版文言文]

(一) 周公诫子

(二) 马说

(三) 河中石兽

(四) 扁鹊见蔡桓公

(五) 晏子使楚

(六) 童区寄传(节选)

[新教材文言文]

(一) 公输

(二) 口技

(三) 周亚夫军细柳

(四)陈胜世家

(五)黠鼠赋

(六)岳阳楼记

(七) 活板

(八) 卖油翁

(九)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十) 黔之驴

(十一)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十二) 枭将东徙

[S版和新教材共同文言文]

(一) 捕蛇者说

(二) 曹刿论战

(三) 周处

(四) 核舟记

(五) 桃花源记

(六) 出师表

(七) 狼

(八) 醉翁亭记

(九) 登泰山记

(十) 黄生借书说

(十一) 小石潭记

[课外文言文]

(一) 曹彬仁爱

(二) 狄仁杰

(三)巨商蓄鹦鹉

(四)鲁肃简公二事

(五) 猿母中箭

(六) 韩休为相

(七) 洪承畴二事

(八) 刘南垣开喻门生

(九) 明成祖讲官

(十) 银烛

(十一) 知人

(十二) 谲判

(十三) 物破自有时

(十四) 赵人患鼠

(十五) 登泰山记

(十六) 鸟 说

(十七) 说马

(十八) 东坡逸事

(十九) 君子济

(二十) 赵母训子

(二十一) 司马温公故事二则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二十三) 句章野人

(二十四) 善士于令仪

(二十五) 王德用有量

(二十六) 李崇断案

(二十七) 顾况

(二十八)人虎说

(二十九) 陶侃惜谷

(三十) 凿壁借光

(三十一) 弈喻

(三十二) 去私

[新增课外文言文]

(一) 原谷谏父

(二)动筒尝于国学

( 三) 司马懿与诸葛亮

(四) 迂公修屋

(五) 辽阳妇拒贼

(六) 晏子之御

(七) 王华还金

(八) 马价十倍

(九) 阎百诗天质奇钝

(十)鲁人徙越

(十一) 徐文贞宽厚

(十二) 景公闻命

(十三)嘉定县吏人

(十四)齐桓公好服紫

(十五) 为朝廷用人

(十六) 威宁伯北伐时

(十七) 卞庄子刺虎

(十八) 岳正大胆

(十九) 顾亭林先生勤学

(二十) 陆清献公

(二十一) 王翱

(二十二) 顾欢勤学

(二十三) 杨公翥有厚德

(二十四) 田公文镜抚豫

(二十五) 章公懋为祭酒

(二十六) 陆陇其为令

(二十七) 许姓方士

(二十八) 论画

(二十九) 狄青为将

【2019年、2019年外省市文言文精选】

(一) 陈涉世家(节选)

(二) 吴富遗事

(三) 桃花源记

(四) 太宗论盗

(五) 马说

(六) 师旷

(七) 岳阳楼记

(八) 曹刿论战

(九) 邴原少孤

(十) 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一) 范元琰为人善良

(十二) 《孟子》二章(节选)

(十三) 董永

(十四) 送东阳马生序

(十五) 读书佐酒

(十六) 范仲淹

(十七) 心不在马

(十八)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

(十九) 出师表

(二十) 为 学

(二十一) 岳阳楼记

【2019年中考试题汇编】

1. 2019 年陕西省试验区

2.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

3. 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

4. 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

5.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

6. 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

7. 2019年吉林省

8.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

9.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

10. 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

11. 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12.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

13.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

14.2019年江西省

15.2019年辽宁省大连市

16.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

17.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

18.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

19.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

20.2019年上海市

21.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

22.2019年四川省安岳县

23.2019年四川省乐山市

24.2019年深圳市

25.2019年浙江省义乌市

26.2019年浙江省丽水市

27.2019年浙江省绍兴

28.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

29.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

30.2019年浙江省衢州

第三章 写作

第一节 明确写作要求

第二节 掌握记叙能力

第三节 打好议论基础

第四节 把握说明要点

第五节 学写随笔

第六节 学写应用文

第七节 重视材料作文

【试题精编】

第一部分:基础题

第二部分 拓展题

编者按:本试题库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各位老师在使用时要首先领会“基本要求”,其次分析“学习引导”,然后瞄准“能力聚焦”,有选择地采用“试题精编”。并结合具体学情,最大限度发挥其实效。

若有疑问请与教研员联系。祝2019年嘉定区中考再上一个台阶。

初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与试题精编(修订本)

第一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基本要求】

1. 能独立阅读文本,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文本内容。

2. 能沉浸文本,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阅读文本时有自己的感受。

【学习引导】

1.理解文章的主旨

所谓主旨,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它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题旨、要旨、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等,都是主旨的别称。

理解主旨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先是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然后提炼和概括主旨。提炼文章的主旨与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语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才能把握作品的重点和精神实质,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2.把握文章的内容

把握文章的内容,与理解文章的主旨相辅相成。在阅读时要清楚地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为何这么写”。

阅读以叙述、描写方式为主的文章,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抒了什么情,并将文中表达的内容与反映的时代,作者的生平、处境等联系起来思考,把握住文章的整体内容。

阅读以说明方式为主的文章,最重要的是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特定的说明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重要标志。实物的特征往往体现在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发生发展过程、制作方法、效用功能等方面;事理的特征往往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变化规律和应用方法等方面。

阅读以议论方式为主的文章,最重要的上抓住文章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它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把握论点是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关键所在。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首先得从全文内容着眼来分析,应该在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段意、分析各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文章的内容、论证说理的步骤层次,乃至语言的运用,都是以中心论点为依据来安排和选择的。论点一般用判断来表书,因此文中能统摄全文内容,提挈全文材料的简明确切的观点性文字便是全文的论点。

3.体悟作者的感情

阅读现代文,尤其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求能沉浸到文本之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水平、知识水平,用想象、联想等方法来感受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能从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升华。

4.领会作者的意图

读任何文章,无论是说明事物、阐述道理的,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都力求能体会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和主要的写作意图。

【能力聚焦】

例1:

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

链接:《亲近自己的双腿》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怎么走那么远?” 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独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这个题目具有双重的考查作用,既要求高度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又要求提炼文章的主旨。因此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应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文章的内容,二是文章的主旨。《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我”去朋友家议事时,是乘人力三轮车前往,但故事结尾“我”返回时,“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我们可以将题目理解为“用自己的双腿走路”;而从文章主题的角度去理解,则应该注意到文中主要人物车夫是一个独腿的残疾人,他用一条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他“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车夫的精神使“我”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决心向车夫学习,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幸福的生活。“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例2:

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影踪了”呢?

链接:(见上文《亲近自己的双腿》)

这是一道体悟情感的题目。要做好这样的题目,必须沉浸文本,思文中人物所思,梳理出情感变化过程。文中第④段中,当“我”发觉车夫是个独腿,却为了谋生,艰难地蹬车赚钱,“我”产生了一种同情、可怜的情感,为车夫的不幸而“惆帐甚至悲凉”,然而在与车夫的接触过程中,特别是爬坡的过程中,车夫的言行让“我”感受到了他人格的伟大,“我”意识到自己曾经误会了车夫:他蹬车,既是为了挣生活,更是向命运挑战,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尊严。车夫爬坡的成功,是又一次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赢得了胜利,“我”由衷地为车夫高兴,对车夫的精神表示钦佩。这时,“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自然也就“了无影踪”了。

例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链接:《奥林匹克新格言》

①回首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历程,人们会有很多感慨,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将会是怎样的?对此,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给我们作了近乎完美的描述,“更干净、更□□、更□□”这一描述就是奥林匹克的新格‘蠢新格言的提出是道德的净化、人性的回归和时代的需要。

②奥林匹克运动体现了全人类的道德文明。它的形式外壳是竞技游戏,而其思想内核是美与尊严:在此,道德是规范体系的核心,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③记得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场的入口处有用对贿赂者的罚金铸成的宙斯铜像,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警句:“在奥林匹克,只能以快腿和体力战胜对手,金钱不可能使你赢得胜利。”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围绕使用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斗争愈演愈烈。仅悉尼奥运会就有76名运动员在赛内和赛外药检中被查出使用了兴奋剂而被禁赛。人类源于游戏的竞争,一种表达人类童心的天真无邪的竞争被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人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岂能让这些杂色玷污?

④今天,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从20世纪初狂热地追求物质利益,到这个世纪向人的发展回归。这就对竞技运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不再是工具。竞技运动要回到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运动员将成为具有自我意识和完美人格的主体。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一定要重视人,要研究人,不断地把奥林匹克发展的战略和目标调整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上来。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将得到完美的体现和高扬。英国诗人蒲柏说:“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就在于本身。”美国诗人庞德认为 “人是目的”。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人的价值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倡导“人文奥运”,高扬“更人性”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

⑤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民族纷争和恐怖主义滋生仍将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现代体育运动始终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潮流,从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赛的首届奥运会,到199个国家与地区的10200名运动员参加的27届奥运会,这期间现代奥运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和壮大,五环旗闪烁着团结的光芒。奥运会应当是“人类团结的重要节日”,奥运会期间,“地球村”的村民们载歌载舞、尽情狂欢,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不仅如此,它还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行进节奏。奥林匹克运动以它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和平理想,在化解民族矛盾、缓和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罗格先生在他的就任宣言中指出:“保持奥林匹克内部的团结将是我在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

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奥林匹克运动曾光荣地举起“更快、更高、更强”的旗帜,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奥林匹克新格言将引领着奥林匹克运动向文明、进步、团结的方向前进。

要正确把握论点,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在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段落之间的关系,从中确定论点所在的位置,进而找出论点。同时,还要能区分论点和非论点,能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奥林匹克新格言》一文是极其规范的议论文。文章的论题是奥林匹克新格言,文章 “总——分——总”的层次结构十分清晰。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第②③段论述第一分论点——道德的净化;第④段论述第二分论点——人性的回归;第⑤段论述第三分论点——时代需要团结;第⑥段总结全文,作出结论。

议论文的论点大多是明确集中的,除了掌握论点的知识之外,我们还应懂得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说来,“总——分——总”的结构论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在认真读文,理清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再“读寻捕捉”,就能减少把握论点上的失误。

例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链接:《西部文化和西部开放》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 的恢宏气度,展现出 的艺术形式和 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⑥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这一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解题的思路为:首先仔细认真地阅读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接着分析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归纳各段的说明要点,同时也可以找出段落中可以概括本段内容的中心句。然后再研读全文,顺理成章地找出能在文中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概括说明西部文化的总起句: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第二节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基本要求】

1. 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2. 理清文章的思路。

3. 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概括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习引导】

1. 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文章的结构,又称布局或谋篇,是指作者按表达主旨的需要对材料的一种组合、排列的方式,而这种组合、排列应表达方式不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以叙述、描写方式为主的文章,注意记叙的顺序: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为顺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为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为插叙。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

(2)以说明方式为主的文章,在结构安排上尤其重视清晰的条理性,因为说明的条理是由被说明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所以说明性的文章一般都能做到言之有序。常见的说明顺序大致有三种: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安排说明的条理;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结构的一定顺序来安排条理结构,如由表及里,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等;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个别、由主要到次要……)来加以说明。

(3)以议论方式为主的文章,根据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合乎逻辑的思路来安排结构。结构形式大致有四种: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再总);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2.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因为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直接体现。文章的思路是连贯而有条理的,无论是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还是抒情、议论、说明,思路都必须清晰严密。不管文章的内容是简单还是复杂,思路总是有迹可循的。

文章的段落层次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合理地划分段落,准确地概括段意,正确地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的基本方法,也是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

3.提高概括大意的能力

概括段意,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是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之一。概括段落大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摘取段落中的中心句;另一种,用自己的语言对全段内容进行概括。和概括段落大意一样,层次大意的归纳必须提纲挈领、简洁明了,力求能涵盖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归纳层次大意,可以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并联系全文中心或作者思路来提炼。

【能力聚焦】

例1:

文中的第④段不能与第③段互换位置的理由是:(1) (2)

链接:《沙尘暴敲响了警钟》第③④⑤段文字

③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土地沙化不断扩展。我国50-6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方公里,90年代每年扩展则已达2460平方公里。

④据国家环保部门的分析,沙尘暴骤起的主因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某地区草场放羊的密度,50年代为60万只羊单位,90年代初发展到246.5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畜量26.5万只羊单位。50年代那水草丰美,牧歌声声,成片羊群如悠悠白云游动于草原的富有诗意的兴旺美景已不复存在。如今,一眼望去,是被啃光牧草、土地沙化的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草场成为扬起沙尘暴的沙源。再看看另外一个旗,由于产羊绒获利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养羊125万余只,其中山羊达90万只。而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军就将牧草一扫而光。这个旗虽年产15万公斤羊绒,但由于过度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而急剧沙化。羊绒业是发展了,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

⑤“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绞刑架。”这句话确有警示感,但它还未道出问题的实质。八年前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针对沙漠化等全球七大环境危机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有一个基本精神:富裕和繁荣的新概念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生活方式改变指的是更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协调。它深刻地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了环境恶化。换言之,将人类赖以生息的生态环境套上绞刑架的,正是当代盛行的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而包括羊绒业在内的任何产业,只要与大自然休养生息协调,就决不会充当环境的绞刑架。

分析文章结构,必须建立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只有把每一段的内容理解透彻了,才能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对全文有了整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来看待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为以逻辑为序的结构,③④段之间为总分关系,不可互换,这较易把握。题目要求从两个角度来回答,那就得“前瞻后瞩”,可以看到④⑤段之间也密不可分。如果把④段与③段互换,那么,不仅第④段“后不着店”,连第⑤段也“前不着村”了。

例2:

本文围绕文学展开论述,第③段主要论述了 ;第④段主要论述了 。

链接:《为你打开一扇门》第③、④段

③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④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议论性文字为主,完成这道题目必须在把握全文论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看看作者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从题目要求看,围绕“文学”进行议论的是③、④两段。第③段从文学作品本身的角度加以论述;第④段是从阅读文学作品的角度进行论述。

细读这两段文字,把握住每一段中的关键语句,是完成题目的关键所在。议论文中能起到统摄整个段落(或层次)内容的关键语句一般为总起句,如第③段。但是不能一概而论,第④段的第一句更多的是承接上一段,引出下文的作用,它不能统摄整段内容。那么,如何把握第④段的关键句呢?仔细读读文章,能发现文中的第3、4、8句的语意相同,反复出现“知识”与“情感”的词语,整段文字(包括反面的论证)主要论述的就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关键句把握住了,答案也就顺理成章地找到了。

例3:

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

“尊严”具体表现在:(1) (2) (3)

链接:(见《亲近自己的双腿》)

这道试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材料与中心密不可分,文章的中心通过具体材料来表现,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从试题中可以看出,车夫的“尊严”是文章中心所在,题目要求回答文中用了哪些材料来表现这一中心。梳理文章情节内容,可以看到第①、第②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和与车夫议价的过程;第③、第④段叙述了“我”的发现——车夫是独腿;第⑤、第⑥两段详细描写了车夫爬坡的过程;第⑦段通过人物对话插叙了车夫带着两个外国人一口气蹬车80多里的故事;第⑧段抒情、议论,突出车夫的优秀品质,点明文章的中心;第⑨段叙述“我”付车费的情景,与第①、第②段照应,突出“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第⑩段是故事的结尾,表明车夫精神对“我”的影响力。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第①、第②段与相呼应的第⑨段从一个材料表现了车夫的“尊严”;第⑤、第⑥段和第⑦段则分别以爬坡和载外国人的故事从另外两个材料支撑起了车夫的“尊严”。梳理出三个材料后,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来完成题目。

第三节 品味文中关键语句

【基本要求】

1.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2.理解、体会关键词语。

3.品味、感悟关键句子。

【学习引导】

1.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所谓品味语言,就是指对文章关键词语、句子的细心揣摩和辨析,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品味语言,可以增强语感,有助于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首先要有识别关键语句的能力。一般来说,文中反复呈现的语句在内容或主旨上起到重要作用;总起句、总结句、承上启下句在结构或衔接过度上起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中,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的语句值得重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都值得鉴赏与品味,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更要把握住,因为其中往往蕴涵着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体会关键词语

品味语言,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要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它们所具有的表现力。要正确理解与体会词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词语的“辞典意义”。词语的意义分为“辞典意义”和“语境意义”两类。所谓“辞典意义”,是指词语固有的、基本的、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意义。这些词义基本上都收录在工具书中。要了解词语的辞典意义,平时必须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2)把握词语的“语境意义”。所谓“语境意义”,是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义项或特殊含义。我们要在了解词语的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准确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在阅读理解中,把握词语的语境意义比辞典义显然更为重要。这是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3)理解词语的比喻义。词语的比喻义,是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比喻的意义。词语的比喻义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真正把握。

(4)理解词语的指代义。词语的指代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意义,一类是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只有弄清了词语的指代义,才能读懂文章,进而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5)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词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文章中使用同义词、反义词,不仅使表达生动而有变化,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而且更为准确到位。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可以从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所表现的程度的深浅轻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与词语的搭配等方面着手。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词语具有多义性,因而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就会有不同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有时还会出现临时的同义或反义现象。

(6)感受词语的褒贬义。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在阅读时,悉心感受词语的褒贬义,可以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情感。也饱含了作者的嘲讽的感情。感受词语的褒贬义,要联系全文,特别要注意文章的写作目的、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表达方式的特点。

3.品味、感悟关键句子

品味句子,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辨析和把握句子的主干,懂得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要体会作者怎样灵活地运用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使文章语言错综变化,生动活泼,富于节奏;要揣摩作者怎样恰当地选择句式和安排句序,细致入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文章关键句子加以细心揣摩和辨析,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

品味、感悟句子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感悟句子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句子的表层意义反映在字面上,而深层意义则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意义。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除了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能挖掘出语句背后的含义。

(2)品味句子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包括对整段或整篇文章起到的提纲挈领作用,对记叙事物、论述问题或抒发思想感情起到的突出作用,在段落内部或段与段之间起到的承上启下作用等。

【能力聚焦】

例1:

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分别天如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

(1)“轮到大刘了,他 地喝了两大口水……”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

链接:《最完美的礼物》

○1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2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3“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4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5“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行李。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6“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厉声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7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 地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8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9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的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水,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10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过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大刘跑过去扶住他。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

○11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12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1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14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15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这一题不仅仅是填写两个词语,它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主旨、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词语的填写。词语填写与分析人物的性格紧密结合,后半部分的“简述理由”,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填词是语言的运用,除了从人物性格特点出发外,还应注意上下文的搭配与连贯。

例2:

第③段画线的“这些杂色”具体是指

链接:《奥林匹克新格言》第③段

③记得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场的入口处有用对贿赂者的罚金铸成的宙斯铜像,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警句:“在奥林匹克,只能以快腿和体力战胜对手,金钱不可能使你赢得胜利。”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围绕使用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斗争愈演愈烈。仅悉尼奥运会就有76名运动员在赛内和赛外药检中被查出使用了兴奋剂而被禁赛。人类源于游戏的竞争,一种表达人类童心的天真无邪的竞争被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人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岂能让这些杂色玷污?

答这道题,首先应该理解“杂色”的词义,既然是“杂色”,那就不是一种单纯的颜色,而且题干上出现的“这些”显然不止一种;其次要理解“杂色”在文中的含义,它在文中与“玷污”搭配,明显带有贬义色彩。同时题目考的是词语的指代,指代的对象应该在文中,而且大都在指代词语的前面出现。有了以上的理解,答题就有了一定的把握。答案为:贿赂、使用兴奋剂

例3:

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链接:(见《最完美的礼物》)

“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这句话的表层意义很清晰:给人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蕴含着的深层意义为: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要正确理解这句话,需作如下的几步思考:一是理解“骗局”是怎么回事;二是教授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一个“骗局”;三是为什么说这个“骗局”是“礼物”,四是为什么说这个“礼物”是“最完美”的。其中最难的是第四步,必须结合的语境——“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来加以思考。 这是一句总领全文内涵的话,应当立足全篇,着眼于人的精神,领悟这一“骗局”对人生的普遍意义,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

第四节 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

[基本要求]

1、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2、体会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引导]

一、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

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表达方式组成的。表达方式一般分为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叙述,就是对人物活动、经历或事情经过等情况的一般述说。通过叙述,可以获得对人物、事情的概括性的认识。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地描绘出来。通过描写读者可以得到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印象和感受。说明,是对客观事物的形式、内容、原理、规律及有关情形的解说。通过说明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某样事物、某种道理或某种知识。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议论的目的是使人信服某种看法,接受某种见解。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抒情的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读者。

了解每种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阅读,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二、把握叙述和描写的作用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类文章以及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最常用的表达方式。阅读这类作品,应主要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正确把握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

(一)把握叙述的表达作用

1、了解叙述的基本作用

通过叙述,可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获得对整个事件全面而完整的印象;了解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获得对人物全面的概括的了解。这是叙述的最基本作用。在叙述性文章中,叙述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议论说理类文章也运用叙述的方式,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通过叙述性文字,理解文章的事实论据,就能更好把握文章的观点。例如《文化眼光》中一段叙述文字:“当柏林墙将拆除时,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派人跑到德国,去购那些涂满图画与文字的墙体碎块。出价之高惊骇一时。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觉悟到,这座被时代淘汰的墙恰恰是一种过往不复的珍贵的历史象征。德国政府被惊动了,于是决定那一段尚未拆除的柏林墙不拆了,保护起来,永世珍存。”这段叙述文字十分概括,目的在于论述作者的观点,即“文化眼光不只是表现为一种文化素养,一种文化意识,更是一种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

说明性文章中的举例说明,也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这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比如《蝴蝶的斑斓世界》中,作者概括叙述了法国昆虫学家做过的一个实验,目的不是为了表现法布尔的精神,而是说明蝴蝶具有极其灵敏的嗅觉这一特征。

2、体会不同叙述方式的表达效果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不同的叙述方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阅读时要用心体会。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式。顺叙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清楚。把握顺叙,可以通过时间的推移,可以通过事情的发展,也可以按照认识的发展。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来把握作者儿时的一段生活。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的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可以形成悬念,激起读者追根溯源的兴趣,使文章产生吸引力。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倒叙在文章中产生的实际效果。

插叙,就是在顺叙全文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叙述完后回到原来的地方接着顺叙下去。运用插叙,主要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中心。阅读时注意体会这一点,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例如《故乡》一文,在叙述“我”回乡的所见所闻时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从而与中年闰土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3、体会叙述详略安排的作用

叙述的详略与作者的表达意图密切相关。详写的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略写的相对次要。阅读时要重点把握详写的内容,并体会详略安排的用意。例如《背影》,作者从北京回家奔丧,再上车北去,整个过程的叙述简洁明白,详略得当。“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用一句话略写,因为这一内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又不能不提;而父亲陪我去车站的前后经过写得很详细,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护之情。

(二)把握描写的表达作用

1、了解描写的基本作用

在记叙类文章中,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描写的基本作用表现为:通过人物的外貌以及内心世界的刻画,再现人物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再现自然风貌,使人如见其景;通过人物活动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刻画,再现人物所处的环境或背景,使读者如临其境。

描写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另外还有细节描写,它是对人物、环境等的细致描绘。成功的描写,能使客观事物有形有神,有声有色,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句话通过孩子的动作、斑蝥发出的声音、喷出的烟雾的描写,表现出斑蝥给孩子带来的无限乐趣。

说明性文章中也会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说明对象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写,描述是说明的手段,是为说明服务的,和文学作品或记叙文中运用描述渲染环境、刻画人物、制造情节,最终为表达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服务不同。一般是说明对象本身有某种生动形象的美感特点,不用描述无法准确加以说明,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如《晋祠》,文章要表现的是晋祠“优美的自然景色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的特点,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有时把两者交织在一起,寓说明于描写中;有时先以说明状其形,后以描写绘其神,从而把祖国文化中的这一瑰宝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特点。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阅读作品,要善于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要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例如《孔乙己》,“我”初次见到的孔乙己是“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而最后一次是“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阅读时抓住前后两次的外貌描写,就能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悲剧性格与悲惨命运。

要重视对人物神态描写的品味。例如《悲壮的两小时》,飞船坠毁前科马洛夫向首长汇报工作时,“目光泰然,态度从容”,读者感受到的是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履行职责的高度责任感;面对老母亲时他“脸上露出了笑容”,面对妻子“送了一个调皮而深情的飞吻”,从中感受到的是他对亲人的安慰;而面对12岁的女儿时,他“眼睛里飘过一层阴云”,并且两次落泪,这是抑制不住对未成年女儿的依恋之情的流露;最后向众人告别时“毅然”挥挥手,表现出与人世告别时的坚强和从容。阅读中抓住科马洛夫在飞船坠毁前这一系列神态变化的描写,就能充分感受到英雄的高尚品格和动人情怀。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品质。因此阅读作品要关注人物的语言,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社戏》中双喜的聪明机灵就在他的语言中表露无遗:“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是劝说大人放心,同意他们一帮小伙伴去看戏,说得句句在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这是回应六一公公责怪他们偷豆行为并为自己辩解的一番话,透露出他的聪明和调皮。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思想、品质的具体表现。阅读作品还应关注人物的具体动作,从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社戏》中写小伙伴们得到同意后出发时的情形:“一出门……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抓住这里的“跳”、“拔”、“点”、“架”、“嚷”等一系列动作,读者就能充分感受到他们的兴奋喜悦心情,以及水乡孩子娴熟的驾船本领。

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自我感受等,就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最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阅读中要悉心体会。例如《最后一课》中,当小弗朗士得知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心里万分难过。”尤其是轮到他背书时,小说描写了他的内心感受:“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通过这些心理描写的文字,读者深切体会到小弗朗士十分懊悔、难过的心情,从而强烈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3、体会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对于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突出文章中心等,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时应注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如《故乡》中描写“我”回故乡途中的所见:“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一段写景文字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既表现了故乡的凋敝衰败的现实,同时又衬托出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又如《伟大的发现》中,通过对居里夫妇的工作条件、工作强度、工作难度的描写,表现当时工作环境的极其艰苦,而居里夫人却说那是他们生活中“最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4、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的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阅读文章要善于通过有表现力的细节进行深入体会。例如《变色龙》,小说四次写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着力刻画奥楚蔑洛夫军穿而又脱,脱而又穿的细节,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内心思想。

三、把握说明表达方式的作用

说明,是对事物的特点作解释和述说,使读者获得事物的相关知识的表达方式。说明是说明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

1、通过说明内容的概括把握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事物只有抓住事物特征,才能达到说明的目的。因此阅读说明性文章,首先应通过对多方面说明内容的概括把握事物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抓住作者对“假山池沼”、“树木的栽种修剪”、“花墙廊子”、“门和窗”等多方面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文字的概括,就能清楚认识到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

2、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章中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单从道理上讲不容易使人明白,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章通过牡丹、大丽花和虞美人三个例子,说明花的颜色形成还归功于人工选择。阅读时抓住所举的例子,就能正确体会到所要说明的事理。

数字是从数量上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列数字也是说明的常用方法。如《神通广大的光导纤维》一文,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了光导纤维的传输信息量,读者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可以强烈感受到光导纤维传输信息量极大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神通广大的光导纤维》一文,通过铜导线与光导纤维的比较,就能充分认识到光导纤维的优越性。

3、分析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讲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阅读说明文字,梳理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清晰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如《药物新天地》一文,文章按照药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介绍,突出药物发展的广阔前景。阅读时抓住“童年”、“青年”、“未来”等词语,梳理本文说明的时间顺序,就能清楚把握药物的发展阶段。

通过空间顺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形状、构造等特征的清楚认识。如有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文章,就是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217233.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临窗看柳
解题方法:初中语文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
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学会感恩
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江南逢李龟年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二部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