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
☆古诗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文言文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虚词用法比较
☆写法差异比较
☆☆☆☆☆实践证明,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古典诗文阅读的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这对走出校门后阅读中如何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会有帮助的。比较阅读可以开阔眼界,汲取多元,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题目可能会逐年增多。在新课程强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重视文言诗文的比较阅读设计,真正起到它好的导向作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如果注重学生长期坚持古典诗文的比较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必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一、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
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还是个别试卷的尝试,目前还不普遍,且还是课内古典诗词之间的比较阅读。但这种尝试很有意义,它突破了诗词单个鉴赏的题型,丰富了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查形式,确实能在比较鉴别中综合考查出考生的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准。
例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甲】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乙】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__之情。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妙在采用了_____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_____”,又写了“__”“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
例2: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____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___情景。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_________
(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试题)
这类试题目前还是比较简单诗词鉴赏点的对比,考查点相对来说集中在通过比较区分内容上、情感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通过比较强化理解。如例1第1题,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经对比,会自然得出两首诗尽管作者不同,内容不同,但采用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抒发出的感情是大致相同,都是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即异中求同;例2第1题,尽管是相同作者的两首诗,所托的“物”大致看起来相同,都与杨柳有关“杨花”与”烟花”,但“杨花”唤起的是对王昌龄漂泊远方的不幸遭遇的联想,而“烟花”表现出的是扬州阳春三月的春光烂漫、春色迷人情景,表达目的迥异,即同中求异。经过求同求异一番比较,考生的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
二、古诗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古诗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新颖且有创意的题型,发展态势不错。试题特点是将古诗词的赏析和文言文放在一起进行进行比较鉴赏,既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诗词鉴赏的能力;既考查既考查单项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考试的综合运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去年山西试题设计及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和四川达州市试题设计的柳宗元的《江雪》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好多试题这方面体现的也是比较精彩的。
例3: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一句相对应。(湖南株洲中考语文试题)
例4: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省河池市中考试题)
例5: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愚公移山(全文略)
【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试题)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在与另一事物的对比、梳理中显现出来。如例3第1题设计巧妙,通过【甲】文的第②段与【乙】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经过鉴别梳理会自然得出【甲】文第④段与【乙】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的答案。例5的1题,经过【甲】文和【乙】诗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相同认识和态度,诗文互相印证,自然推出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认识。这种把诗的意境与文的深刻放在一起,让考生理解,他的眼界的开阔、认识的深化、综合能力的提高,应是不言而喻的。
三、文言文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文言文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各地试题采用的较多一种考查形式。从2019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语段看,多数采用材料是课内加课外。此种设计既能有效地检测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基础,又能考查学生对浅易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技能。课课外语段一般是有内在联系的,课外语段是课内语段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体现了夯实于课内,发展于课外的新型学习理念。2019年在考查方式上,它涵盖了所有的文言文考查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素养的全面测试。在考查的点的分布上,各有各的侧重点,但总体看来是比较全面。
(一)内容理解比较。
例6: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1.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试题)
例7: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有共通之处。
2.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试题)
四、虚词用法比较
虚词用法比较
例8: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涉世家》(节选)(略)
【乙】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
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2.【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法差异比较
写法差异比较
例9: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省中考试题)
古诗文比较阅读多数是比较内容理解的,其特点是把住阅读材料中关联阅点对比类比,求异求新。如例6第1题,【甲】【乙】两文独有“×师败绩”的句子,命题者抓住了这一比较点而设计,考生可自然比较出不同点:【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如例7第1题,【甲】《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这与【乙】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与民同乐有共通之处,这样通过比较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会加深考生对作品的印象。例7第2题是比较句式特点文言局势的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对【甲】【乙】句式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理解。例8第1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通过对比来判断文言常用文演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通过不同用法之间的比较,是基本的知识更加夯实、牢固。例9是比较写法差异的。第1题是比较【甲】【乙】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经对比可得出水的特点是不同的【甲】文水特点为清澈透明,【乙】文特点水流湍急,运用的描写方法也是不同的,【甲】文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而【乙】文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通过比较各自特色鲜明突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124684.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临窗看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二部分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江南逢李龟年
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学会感恩
解题方法:初中语文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