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个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的教师。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教师,现在实施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学校实施的教学模式是“导学五环节教学模式”,现结合我们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课教学谈一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推向了素材丰富、探索广阔的大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我们如何走进新教材?新教材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通过近三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可谓至深:首先,是我必须改变那些我已经驾轻就熟的教育观念,这不是没有痛苦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师道尊严,天经地义,但是对新教材,我们更需要依靠的是学生,而不是自己,利用学生新颖、创意性的思维,完善我的课堂教学。而我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但是,只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围绕农村这个大舞台,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也是能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下面,我就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条件及地域的限制,加上家长所受的教育有限,在对待数学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发展。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要爱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向学生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将教学民主落实到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上。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变维持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变学会为会学。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的本领不仅在于你给学生讲了些什么,更在于你的调动、启发、唤醒艺术的高低。
学生旧的学习方法和教师老的教学方式都急切需要改变,现在是全国各地都掀课改潮,基本上为“先学后教”模式。比如山东的“杜郎口模式”,九江的“武宁模式”等等。“先学”就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片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学。自学的形式较多,可以学例题、读课文、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做上记号,做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等。
“后教”并不是完全由老师讲解,而是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出点拨,适当讲解。通过学生更正、讨论,各抒已见,教师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差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其实这也是“培尖”的有效措施。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二、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寓教于乐,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课。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1(a)? 13(j表示 11,q表示12,k表示1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然后当众公布,想好24的同学马上到黑板写出过程。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运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可利用数学课本上的“读一读”,开展“数学故事会”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如“棋盘上的学问”、“代数的由来”、“七巧板的来历”、“画家的自画像”等。
2、善于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情景教学。
在北师大版这一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节的引入都创设了一个实际生活情景,目的就是将数学还原于生活。如《字母能表示什么》中的用火柴摆正方形,分析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根数关系;《合并同类项》中的矩形娱乐场的面积问题。这些能较好的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哲理。
由于农村的学生一般胆子较小,见识较少,与城市的孩子相比较,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多动手实践,引导他们求知。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各自的思考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和提高,并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展开与折叠、截几何体”这个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几何体(正方体、圆柱体、棱柱、棱锥、圆锥等几何体),或用橡皮泥捏几何体,或用萝卜削成几何体等,然后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展开、折叠或切截。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也亲身经历了几何体的变化过程,正确理解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又如在学习“打折销售”这节内容时,具体可让学生到超市、商店去调查,了解打折、利润、利润率等含义,并写出调查报告,进而搞清了商家打折销售,是为了吸引顾客,获取更大利润而采取的促销手段。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不仅找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
3、精选内容,开展电脑操作课。
在新教材中的“读一读”中,有一些内容可安排电脑操作课。如:《在计算机上展开与截几何体》、《温度的换算》、《七巧板的拼图》、《计算机画统计图》、《转盘游戏》、《硬币实验》、《作轴对称图形》、《计算机帮你做验证》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电脑操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享受了电脑对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以及民主决策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必须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课堂上,学生分成六人一小组,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人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这时,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还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114669.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正方形的几何知识点
学习初中数学的方法之高质量练习
平行四边形?初中数学题精选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角的公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