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孔尚任,字_________,清代_________、诗人。成名之作是传奇剧本《_________》,这是一部通过爱情故事写国家兴亡的历史剧,此剧的成功使他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并论,称________________。
2.这套曲子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由远而________________,从城郊到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到秦淮,从板桥到________________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3.结尾残山梦最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全篇主旨。
4.开头第一支曲子写苏昆生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景象,为全文定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调。
5.这套曲子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先是集中笔墨铺写景物,________________;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二.选择题:
1.选出下列对传奇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A.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传奇在体制上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B.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
C.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例如《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婉转柔媚,南曲豪迈雄壮,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D.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2.选出下列加线字注意正确的一组。
A.秣(m)陵 长楸(qiū) 蒿(sōng)莱 饿莩(f)
B.丹墀(ch) 窗棂(lng) 栖(qī)身 窗寮(lio)
C.萧(xiāo)条 笙萧(xiāo) 胡谄(zōu) 水榭(xi)
D.枭(xiāo)鸟 ?? (liāo) 翡翠(fěi) 颓(tu)败
3.选出词义解释错误的一组( )
A.萧条(冷落) 水榭(建筑在台上的屋子) 饿莩(饿死的人) 落照(日光)
B.祭扫(扫墓) 笙萧(管乐器) 窗寮(小窗) 舆图换稿(样子、模样)
C.翡翠(鸟名。嘴长而直,羽毛有蓝、绿等色,课文形容绿色) 享殿(祭祀,祭献) ??(犬叫声) 空壕(城壕,即护城河
D.粉黛(画眉的黛墨) 枭鸟(勇猛) 丹墀(庭院阶上之地) 长楸(高的)
4.下列选项涉及本课的一些古文化知识,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北新水令]中的新水令是曲牌名。因为这一套是北曲,所以加上一个北字为北新水令,[离亭宴带歇拍煞]就是离亭宴带煞尾的意思。离亭宴,是词牌名。
B.[弋阳腔]戏曲唱腔的一种。因最初流行于江西弋阳一带而得名。简称弋腔,是宋元南戏流传江西弋阳的,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
C.秣陵,南京的古称。莫愁湖和凤凰台均为南京名胜。莫愁湖,相传为歌女莫愁旧居,故名。
D.龙碑帽,御制的碑,是因其碑额上雕有龙而得名。乌衣巷,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吴国在这里驻军,士兵都穿黑色衣服,故名。
5.选出对[北新水令]赏有误的一项( )
A.曲词只写了傍晚时节南京城郊景象,没有写人,但这个饱经沧桑的艺人形象以至他的心情,却鲜明地浮现在眼前。你看他,肩挑一担柴草,低着头,信步向故都走来。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他怀着多么沉痛的亡国之恨!这信步低头沉思的形象,全从猛抬头二字透出。
B.秣陵重到,重字提起全篇,顿生万顷波澜。正是由于重到,才导出下面这支曲子里所描写的无限今昔之感,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全篇的写景抒情基调。
C.在南京郊外,这过去车水马龙的地方,他看到了什么呢?--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残、废、瘦、空四字,一字一图,一字一泪。但作者似乎还嫌气氛不够浓烈,在画布上再抹一道如血的夕阳,投入一个昏黄而悲壮的光圈。套曲刚开始,悲壮的气氛就压在读者心头,拂之不能去。
D.用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凄凉。
三.语段阅读:
(一)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省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解释下列词语:
翡翠-- 丹墀-- 粉黛-- 笙萧--
2.[沉醉东风]一曲写老艺人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故宫,从中我们可以想见故宫昔日的繁华。请找出能体现(或写出能想见)故宫昔日繁华景象的富有色彩的词语:_____玉柱、________泥墙、________琉璃瓦、________窗棂、________墀,而现在这一切全淹没,偃卧在一片浓绿的蒿莱之中。可见这一支曲子主要是通过________手法表现今昔巨变。
3.作者写直入宫门一路蒿,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诗句,分析一下一路一词有何表达作用?写蒿莱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借蒿莱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出对[折桂令]鉴赏分析有误的一项( )
A.从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想象到秦淮十里水盈盈,夜半春风送美人的景象:绿水画舫,游人如织,舞榭歌台,笙萧彻夜。但现在,国家亡了,歌女逃了,游人不见了,看见的只有窗户上迎风飒飒作响的破纸,秦淮河里夜打空城的潮声。此曲融情于景,景物描写中饱含今非昔比、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B.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新红叶几句景物描写,点绘出秦淮河景色美丽而色彩鲜明的特点,从中也透露出作者被美景所动的心情。
C.曲词写的正是深秋时节,菊花开日,霜叶红时,却只见有些蝶飞无个人瞧,飘浮在这里的是无边的寂寞。
D.这支曲子描述的是沉默,蕴含的是仇恨,表面上是一派寂静,内藏的是火一般的激情。是谁惊破了温馨的美梦?是谁践踏了六代繁华,这是作者没有提出而读者自然要问的问题。
(二)
欣赏下面王安石的一首词,与《哀江南》这套曲子作比较,完成下列题目: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填空
(1)《桂枝香》和《哀江南》都描写了南京现在的景物,但各自描写景物的主要特色不同。《哀江南》主要描写了南京现在的________的景象,《桂枝香》主要写南京________的景色。
(2)尽管两篇作品描写了南京不同的景象,但都借以抒发______。因而两篇作品都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
2.选择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哀江南》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虽全景式的描写;《桂枝香》主要选取澄江翠峰征帆酒旗白鹭等富有特色的景物来描写,色彩斑斓、动静相间。
B.《哀江南》和《桂枝香》都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不同的是,前者以描写现在南京的凄凉景象为重点,后者以表现南京旧时的豪华为重点,且前者的对比更显露、更鲜明。
C.《哀江南》以苏昆生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后总吊南京,直抒胸臆,慷慨悲歌。《桂枝香》主要是定点观察,所写景物是登山临水远望所见。先状写景物,再抒发感慨。
D.《哀江南》主要描写现在凄凉景象,但也有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描述,如俺曾见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眼见他起朱楼《桂枝香》主要描写现在壮丽景象,但也从残阳西风等语中透露出衰飒景象,隐隐为下片抒感创造气氛。
3.简述《哀江南》、《桂枝香》借景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这两篇作品最后点明题旨的语句,简略分析一下词与曲在语言上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聘之 戏曲作家 桃花扇 南洪北孔
2.游南京的踪迹 近 孝陵 故宫 旧院
3.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4.沉郁、悲怆
5.寓情于景
6.城郊:军垒、城壕、村郭 残、废、瘦、空、萧条等
宫殿:白玉柱、红泥墙、琉璃瓦等 倒、堕、碎、烂、舞等
二.1.C 2.B 3.D 4.A 5.C(悲壮欠妥)
三.(一)1.形容绿色 宫殿阶上三地叫做墀,涂以红漆,帮称丹墀,是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 粉黛,指歌妓。
笙萧,代指笙萧所秦的乐曲。
2.白、红 (澄)黄(闪光) 翠绿 丹 (色彩的)对比
3.一路一词表明宫殿昔日的庄严景象已荡然无存。蒿莱是无知无情的它偏偏蓬勃生长在这庄严的宫殿之中,它顽强地永存的生命力正好与好景不长的南明政局构成强烈的对照。作者借蒿莱抒发了强烈的亡国之痛。
4.B。
(二)1.(1)凄凉 壮丽 (2)兴亡之感 借景抒情
2.B
3.《哀》伤今怀旧,悲叹南明王朝的衰亡,抒发亲身遭受的亡国之痛,表现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桂》咏史怀古,慨叹六朝意逐豪华给于亡国,寓寄了应从中吸取历史教训的深意。
4.(1)词婉而曲直,词隐而曲露。
(2)王安石点明题旨的结句,已算较显豁直露,但较《哀江南》的点旨句仍显得较婉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1265177.html
相关阅读: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5月月考试卷(带答案)
初二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专用)9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试卷
最新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