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落规范解析
(二)“为什么”
“为什么”:观点与材料,求圆合。
“为什么”——例证法
1、观点与材料圆合得可以更细腻一些。
片段一:
蓄势,是漫长而寂寞的过程,几多辛酸几多泪水,才可成就一场辉煌。(分论点)《泰坦尼克号》后,导演卡梅隆用了十年时间才拍出风靡全球的《阿凡达》;奥运会的开幕式,是无数人日夜排练后惊艳的演出,震撼了世界,完美诠释中国形象;王羲之用于练习的墨汁最终染黑了水池,才成就了一代书法大师,造就了天下第一行书。(举例)蓄势的过程枯燥、乏味,是不断精益求精,改进细节的过程。辛酸、泪水与汗水夹杂其中,蓄势无疑是苦涩的,但最终的勃发壮丽而辉煌。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为了一分钟的勃发更耀眼,付出的必然更多。蓄势的过程黑暗,前途却光明。(对事例进行分析)
片段一升格:
蓄势,是漫长而寂寞的过程,若能静下心来,带着梦想,努力前行,何愁不能拥抱成功?何愁不能昂然勃发?(分论点)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蓄势,才有成为一代书法大师,造就天下第一行书的勃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员有数百个日夜辛苦排练的蓄势,才有演出震撼世界,“完美诠释了中国形象”的勃发;著名导演卡梅隆有蛰居十余年,求新求变,研究3D制作技术,精心打磨创作团队的蓄势,才有《阿凡达》风靡全球,票房达24亿美元的勃发。(举例)俗语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倘若没有这枯燥、乏味的蓄势过程,倘若蓄势时不洒下汗水和泪水,能有勃发时的壮丽与辉煌吗?(对事例进行分析)
作文片段升格二:
蓄势是一种收敛与自省,为的是创造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响,勃发出属于生命的灿烂光华。
从大戈壁到达健陀罗,六十八岁的法显用信仰的力量征服了天山山脉,他蓄势,清澈的信念让她徒步跨越了兴都库什山,他蓄势,不妥协的使命感让他敛起了欲望的裙摆,穿越了生命的绝境。他最终到达,他的竹杖芒鞋成为了历史的灿烂千阳,他清癯的面庞成为了宗教史上永恒的烛照,勃发出人类历史上泣鬼神的绝响。
片段升格三:
蓄势是一种收敛与自省,为的是创造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响,勃发出属于生命的灿烂光华。
东晋僧人法显,为求法取经竟在六十多岁时踏上西行之路,共游历将近30个国家,首尾经历2019年。其间,法显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梵书、梵语,每天抄写经典,苦心孤诣地蓄势终于勃发出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响,在海上走了三年才回到中国的他,不仅翻译了多部佛教典籍,还撰写了佛学著作《佛国记》。试想,没有十多年的蓄势之功,年逾古稀的他会有如此惊人的勃发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uowen/xiezuo/1121360.html
相关阅读:写应该避免的几个问题
少教多学之以读促写式作文教学探讨
善用佳句出美文
材料审题立意的两种做法
描写人物外貌的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