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素材的高下决定了作文质量的优劣。很多同学在考场写作时总感到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拼凑出一些文字,却也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毫无个性,其主要原因就是写作材料的匮乏和陈旧。考场上,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搜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且富有新意的材料呢?笔者向大家介绍几个妙招。
借鉴范文,移花接木。
考试作文都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单元训练目标来命题的,平时的作文练习也是如此设计的,所以,考试作文题与平时练习的题目和要求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样,我们在考场上看到考题时就可以搜索一下我们平时的习作和阅读过的范文,想想有没有与此相类似或相关的写作素材,如有,就可以采用灵活变通和巧妙整合的办法来个移花接木,使之与考题要求相吻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有同学也许怕被阅卷老师判为抄袭,这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移花接木”和抄袭不是一回事。“移花接木”是一种创新的手段,经过它的技术处理而产生的作文如同投胎于母体的婴儿,是新的。我国著名作家梁衡创作的《晋祠》中就“嫁接”了欧阳修的“山”、朱自清的“树”、柳宗元的“潭”,还借鉴了古文中的“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挖掘文本,引水入渠。
当我们在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发愁时,不妨到语文课本中找找,从它的“身上”搜索出能为我所用的材料,从而轻松愉快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佳作。
请看下面这一精彩片段: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选自考场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当我们惊叹于这位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同时,你也许会发现文中所写的内容似乎很眼熟。是的,这精彩的评说大多化用我们所学的课文,引用的名句也来源于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诗句。
依托名著,借尸还魂。
古典名著是人类的一大文化遗产,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写作时我们可以回忆名著,让久别的历史人物重返现代舞台。曾轰动一时的江苏考生的《赤兔之死》,就是借用《三国演义》的故事,创造性地改编出赤兔马为诚信而不“苟活于人间”的感人故事,也掀起了名著再创造的热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借用古典名著时,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编出与原著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相近的新作;其次,编写的情节或者要表达的主题既要依托于名著,又不拘泥于名著,要深挖其内涵,表现出新时代的主旋律;再次,借名著中的人和事写出的新作要紧扣“话题”,不能脱轨,不能撇开话题天马行空,瞎编乱造。
打开闸门,引进活水。
考场作文题不论怎样设计,都逾越不了我们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经历。在应试时不少考生面对作文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自己的生活,并从中寻找出与题目有联系的生活经历,放活水入文。如关心时事的同学,可以畅谈中东形势和神舟飞船;爱好体育的同学,可以评说姚明的球技和中国足球的得失;爱好音乐的同学,可以侃谈张惠妹的歌喉和周杰伦的歌唱风格;爱好文学的同学,可以感悟托尔斯泰的小说和余秋雨的散文。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融入饱满的激情,就能成就一篇篇富有个性的佳作。
契诃夫曾对苦于找不到写作素材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是的,素材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写作,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和思考。愿上述搜索写作素材的几个妙招能给你带来考场上的辉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uowen/kaoshi/312.html
相关阅读:中考作文:考场上如何分配时间?
考场名句的运用 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初中优秀考场作文赏析:成长的记忆
优秀考场作文赏析:做金钱的主人(广州二模)
云南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