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等玩具300元,玩电玩60元,吃肯德基近100元,画笔等学习用品80元??这是王女士昨日陪孩子玩一天的花费清单。“平时我和老公没空,周末孩子要怎么玩我们都依着他。这不,我一周的工资眨眼就没了。”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公园里、游乐场,到处可见甜蜜的小家庭,不少父母趁着休息日陪孩子。但专家提醒:对孩子的爱,宜细水长流,不能过于集中。
现象:周末集中施爱,孩子索要“升级”
家住武昌南湖附近的王女士和老公都不到30岁,平时工作很忙,两人也很看重事业,经常加班。双方老人都不在武汉,儿子小宇没人照顾,3岁时,就被送入全托幼儿园,周一至周五,小宇都要在幼儿园度过。
刚开始时,小宇常大哭大闹,甚至以拒绝吃饭等方式表示抗议。王女士两口子就哄他,给他买好玩的、好吃的,小宇最终适应了这种安排。
现在小宇已经5岁,只要周末一回家就变得特别任性、特别敏感。若父母稍不依着,他就耍赖、甚至搞“冷战”。
王女士和老公也是尽量去满足孩子,因为他们觉得很愧疚: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据记者了解,像王女士夫妇这样的年轻父母确有不少,平时把孩子全托在学校,或“甩”给老人带,因此希望在周末把平时“拖欠的爱”集中“支付”。
弊端:情感互动易失衡,日后管教困难
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专家林俊认为,家长与孩子只在周末或节假日才见面,并且让彼此的情感集中、强烈地爆发,易造成情感互动失衡。
她解释,父母应该让孩子在教育中得到成长、在爱的沐浴中懂得爱的付出。而“周末父母”不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有持续观察上的失职,在情感付出上也会让孩子觉得有所欠缺。因此在相聚的时候,孩子会变本加厉地“索爱”。
她指出,这样对孩子的个性塑造可能造成损害。比如,孩子一周都在学校或跟着爷爷奶奶,“物质享受”一般,在周末突然来个大转变,孩子可能下周在学校无所适从,学习不认真了;甚至认为,爷爷奶奶不买东西给他就是不喜欢他。
此外,父母有补偿心理,希望用享乐来满足孩子。但当日后要管教时,形象会产生极大差别,小孩难以适应。而且,小孩难以感受父母是因爱而施教,只会觉得大人是无情的“监视者”,造成管教困难,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周末或节假日到底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呢?林俊及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陈振华支招:精神给予多一点,物质少一点。
他们认为,与其在假日里给孩子“恶补”物质大餐,不如让孩子获得更多精神世界的收获。比如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去书店、看画展等等,更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
另外,多与孩子交流,少娇惯。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会让孩子养成任性的性格,导致恶性循环。相反,若用孩子喜欢的各种方式进行沟通,孩子就能从内心深处理解父母。
林俊说,紧张的现代生活让年轻父母有时不得不“顾此失彼”,但可以“亡羊补牢”,让孩子与父母建立稳定的情感依附关系。比如录盘有爸妈声音的磁带,或者录些歌曲给孩子听;每天给孩子打电话沟通;买一个小公仔给孩子,告诉他如果想爸爸妈妈了,可以找小公仔说话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719506.html
相关阅读:童心是鼓励和呵护的
礼貌用语和孩子感恩的心
给说话推迟宝宝的小贴士
玩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如何教宝宝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