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现象,家长首先不要那么紧张,应该理解这是孩子之间正常交往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不是出于恶意,只是一时的冲动,或者说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跟朋友打交道,不要轻易定义他们是打人、欺负人、被人欺负、胆小怕事等。家长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感受、解决问题,因为这是成长所必需的,不用大惊小怪。家长不要轻易介入其中,必要时加以引导就可以了。
其次,可以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如果别人打了你(确实是故意的),可以语气坚定地制止他,表示抗议,如“你不能打人!”“你打我,我很不高兴!”“你实在想要这个玩具可以拿你的跟我换,如果你打人,我就不跟你玩儿了!”这样处理一般就能有效地结束冲突,不伤感情。不能简单地教孩子别人打了你,你就打他,那样,孩子会认为动手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激烈的打斗在学龄前阶段并不常见,孩子一般也会本能地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多加观察,如果对方是攻击性较强的孩子,特别霸道、强势,可以暂时避免让孩子跟他接触。一般情况下不要反应过度。强烈的怒气、怜惜都会让孩子更觉得自己弱,更不敢去面对他人。告诉他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你被他推倒心里很难受,可以直接告诉那位小朋友,你很伤心,或很生气。孩子会慢慢学会怎么处理。不要由家长出面去讲理,也不要动辄让孩子找老师告状,那样别的孩子反而会更加有意地欺负他,使问题复杂化。
要想让孩子不欺负别人,也不被别人欺负,就需培养他的正义感和自信心,日常生活中具有独立自主能力。这都是在生活中不断示范、熏陶、锻炼出来的,非一日之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23586.html
相关阅读:礼貌用语和孩子感恩的心
如何教宝宝学习英语?
玩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童心是鼓励和呵护的
给说话推迟宝宝的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