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如约而至了,很多平时没空好好照管孩子的父母大概已经开始准备黄金周的日程,预备在这几天宝贵的时间里好好陪陪孩子。但是专家提醒家长们:对孩子的爱,不能在黄金周表现得过泛滥。
现象:趁假日泛滥施爱 孩子逢假日就诸多要求
家住番禺的小洁、阿伟两口子都是白领一族,平时的工作特别忙,家里老人也不方便照管孩子,没办法只有把5岁的康康送去全托幼儿园,周一至周五康康都在幼儿园度过,开始时康康非常反抗,大哭大闹,甚至以拒绝吃幼儿园饭的方式表示抗议。但康康最终还是渐渐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只是全托了之后,现在的康康只要周末一回家就变得特别任性、特别敏感,似乎在“变本加厉”地索要父母的爱。
小洁和阿伟当然也是尽量去满足康康,因为自己心里也自责: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太少了。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还没开始,康康已经主动向全班小朋友宣布,父母要带他去香港迪斯尼玩了,虽然父母其实并没有这个打算。回家后听说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玩的愿望,康康又开始在家闹绝食了,搞得小洁不知如何是好。
父母在节假日才集中补偿爱
陈强夫妇也是因为工作忙,平时就把六个月的谦谦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管,开始了“假日父母”的生涯。不过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之后,陈强夫妇开始感觉到了谦谦的变化。谦谦的妈妈苦恼地说:“以前下班回家时,他会对我笑,出门时也会依依不舍地哭。可是搬开了住以后,一个星期只能见两天,他看见妈妈不笑了,只管继续玩。看到谦谦黏爷爷奶奶却不黏我,感觉真的很难受。”
陈强对此也表示认同:“我在谦谦的眼中好像一个陌生人,见面时他总要观察我一段时间,让我感到失落。我一抱他,他就哭起来,其他人抱却不哭了,让我疑惑究竟是我抱的手势不好,还是因为他不要我了?”现在,陈强夫妇已经把谦谦抱回了家,准备在黄金周进行父爱母爱的大攻势。
分析:易造成情感互动失衡
香港资深家庭治疗师文卢丽萍认为,孩子与家长只有在节假日才见面,并且让这种彼此的情感集中、强烈地爆发,这种方式会产生很多问题。
“假日父母”有失职之处
父母和孩子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一方面,父母付出对子女的爱,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享受到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中得到成长,同时在爱的沐浴中懂得爱的付出。而“假日父母”则首先在付出方面失了职,平时大部分时间让最需要父母之爱的幼儿到全托幼儿园或老人那里,不但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会有持续观察上的失职,在情感的付出方面也会让孩子觉得有所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必然是,一方面成长所需的教育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孩子也因此会产生对父母的误解,从而出现在相聚的时候变本加厉地索要的情况。
孩子身心难以适从
在平时的时间,孩子最多的时候是被送去全托或老人家里,因此必然要适应经常所处的环境,生活已经建立了秩序,感觉自如,但一到周末或假期回到父母家,反而觉得受到干扰,未必乐在其中。
另一方面,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对亲近的、身边的人产生依赖心理,谁照顾小孩,小孩就会亲近谁,从而对父母欠缺感情,反而把照顾者当成父母。但如果这时候父母也要尝试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就会让孩子产生效忠上的矛盾,感到无所适从。
做父母难,做在职父母更难。很多在职父母会把孩子送去全托或交给亲人照顾,到了周末才接回家中留宿一宵。心理学家和家庭治疗师均极力反对这种照顾孩子的模式,认为会对亲子关系和子女的个性塑造构成损害。
集中补偿难以管教
多日不见,到见面时,父母会产生补偿心理,希望用享乐来满足孩子。但当日后要管教时,形象会产生极大差别,小孩难以适应。而且因为平时长期没有进行教育,相聚时父母也会把子女当成是施行管教、矫正错误行为的对象。但是,管教必须以感情作为基础,否则,小孩难以感受父母是因爱而施教,只会觉得大人是无情的“监视者”,造成管教困难。
此外,很多家长会等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再接孩子回家,但亲子之间缺少了五六年时间的相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成长快慢、喜好等各方面都不太了解,就会出现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的情。
假日里 该如何待孩子
十一长假虽然是“假日父母”和孩子难得的团聚时间,但专家提醒“假日父母”注意三多三少:
多观察 少呵斥 平时和孩子相处时间少,很多家长会逮住放假的机会,希望给孩子更多的教育,看到孩子有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就容易简单呵斥,让孩子觉得还不如不和父母在一起。而事实上,孩子的诸多行为都是有原因的,父母不要看到后就简单指责,要尽量多观察孩子,到底是有了哪些变化。
多交流 少娇惯 “假日父母”觉得,平时对孩子疏于关心,在相聚的时候就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但这样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平时对孩子越少关心,孩子就越觉得要更多的索取;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就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养成任性的性格,这样就导致了恶性循环。相反,应该尽量想办法用孩子喜欢的各种方式进行沟通,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理解家长的难处。
多精神 少物质 假期带孩子干什么好呢?吃大餐?逛公园?这些对于大人来说尚且难以抗拒的享受,对孩子就更是个诱惑了。不过专家认为,与其在假日里给孩子“恶补”物质大餐,不如让孩子获得更多精神世界的收获。比如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聆听一次音乐会、看一次画展等等,更有利于陶冶孩子健康的情操。
不过,紧张的现代生活确实让年轻的父母们有时不得不“顾此失彼”,专家提醒家长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亡羊补牢”:
与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依附关系 年轻的父母应重新制订生活的优先次序,降低工作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对孩子有所承担。很多人认为婴幼儿还没懂事,其实能够在0之3岁建立稳定的依附关系非常重要,这是形成性格及情绪的重要基础。依附关系稳定,有助于建立社交关系。孩子感到被爱、有安全感,才能建立自信、懂得与人相处。
让孩子有一个情感的寄托物 可以买一个小公仔放在孩子那里,让看管孩子的人告诉孩子,如果想妈妈了,可以去找小公仔说说话;可以录盘有爸妈声音的磁带,或者录些歌曲给孩子听;还要每天给孩子打电话沟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76412.html
相关阅读:如何教宝宝学习英语?
给说话推迟宝宝的小贴士
玩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童心是鼓励和呵护的
礼貌用语和孩子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