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谈恋爱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说“爱不是一把雕刻刀,而是一双欣赏的眼睛”,说的是选择爱人。现在我是一个母亲了,我觉得对孩子,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刘亦婷正是母亲手中塑造出来的天才,她是幸运的,但她是幸福的吗?
我的宝宝出生时就患缺氧缺血性脑病,虽然及时治疗,但是否会有后遗症还有待观察,但我和先生都下决心,无论怎样我们都会接受他,爱他,鼓励他,欣赏他。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欣赏是给他最大的快乐,所有的教育都应基于这一点,不论孩子将来做什么都会是一个快乐自信的人,他的一生都将过的幸福,这不是最重要的吗?
sdchan 的回复: (写于11/17/2001 11:41:09 AM)
其实,早期教育技术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决非简单的认字,讲故事那么简单。这里向各位妈妈提个简单问题:你知道你的宝宝一次注意力能集中多长时间?你在给宝宝看卡片识字时,卡片的大小尺寸如何,字体是用何颜色,每张卡片在宝宝眼前停留多长时间,一次认几个字。所有这些在国外一些早教专著中,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符合0至6岁的孩子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这里我只想讲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则,“如果你不觉得快乐,宝宝也不觉得如此,就请停下来,因为有些地方你错了!”
nlp33 的回复: (写于11/16/2001 10:42:27 AM)
对于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我看过,并对其中我接受的认可的观点和方法作了详细的笔记。
我认为人民网上写的例子,是学习该本的一个极端范例,不能因此对该书就全面批判,该书的作者,有她的道理和合理性,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我认为,看书的人要有正常的健康的心态,不能因为他的孩子上了哈佛就全面抄袭他的方法,而不考虑自己孩子的特点。
关于刘母和刘亦婷的成功有运气好的因素,我认为,这也不算是个错误,每个人一生的成败都于他的努力和机遇有关系,不能因为他的运气好,就否定他的努力,我想如果没有刘亦婷平日的努力,机遇就是来了,也不会让她抓住。
任何一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都有它的普遍性和个性,无论看国内的刘亦婷或是国外的蒙氏、威特等等,都应领会作者的教育精神,学习他的教育方法,批判地接受他的教育观点,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
西西妈妈 的回复: (写于11/16/2001 9:20:25 PM)
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有否认刘卫华女士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没有说刘卫华的运气是指刘亦婷上了哈佛,而是其他方面:她在没有时间照顾女儿时,她的母亲和弟弟能按她的想法来帮她照顾(我看到现在很多家庭由老人照顾孩子的,老人根本不听儿女新的教育理念,只按自己的方法带);她在女儿上了很差的小学时,能有机会让女儿转学;最主要的是她给刘亦婷找的继父竟然也很热衷于对孩子的教育,而且有很多自己的教育方面,让刘亦婷在学习上省力不少(其实书中没把这些方法写出来,真有些遗憾)……我并不是要完全否认刘卫华女士,只是觉得她的很多教育方式对现在来说根本行不通。
may2 的回复: (写于11/16/2001 1:24:51 PM)
非常赞同墩墩妈(nlp33)的观点,其实对早教的理论我们应该去借鉴,而不是一味照搬。以前有妈妈还苦心研究刘亦婷的食谱,说发现她爱吃素,真是很可笑的亦步亦趋。
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和“斯特娜夫人”早教思想的人,应该有印象,它们批驳蒙氏教育是针对低能儿的教育,认为蒙氏教育太现实,不利于锻炼孩子的想象力等。而卡尔.威特虽然会多种语言,可大家也发现了他的身边很少同伴。
但这些都不防碍我们去吸收书中有价值的东西,理论也好、书籍也好,只要妈妈们能够用心用脑,就会有借鉴意义的。
rgx 的回复: (写于11/15/2001 2:55:49 PM)
不知大家可看过《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我更欣赏斯特娜夫人的教育方式,而且她家的情况可能跟我们现在差不多,家境比较富裕,而且是独生女,她对女儿的品德和性格的培养也值得我们学习。
我觉得教育孩子跟我们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是一样的,我读了这本书,得到许多和家人、朋友、同事相处的方法和体会,对孩子也一样,要把他当作一个大人去尊重,去理解,去学习,而不是怎么管制、怎么教育。我们在很多方面和孩子一样需要学习。我们也不必去指责刘妈妈,她的很多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相信《走好人生第一步》中的一句话:没有十全十美的母亲,只有不断地学习,去尽可能做一个好妈妈。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对“哈佛女孩”说不(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13494.html
相关阅读:玩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礼貌用语和孩子感恩的心
给说话推迟宝宝的小贴士
童心是鼓励和呵护的
如何教宝宝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