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但事实上,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而家庭暴力不仅指打骂孩子,其实恐吓孩子也是不容忽视的暴力之一。
一天晚饭后,屋里太闷了,苏先生一家在阳台上纳凉。忽然,听到楼下一位爸爸在大声地打骂孩子,而孩子也一直在大声地哭泣。寻声望去,只见楼下草地上一位爸爸在打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嘴里还不停地骂道:“我让你不听话,都跟你说过几次了还是不听。”估计小男孩做错了什么事情或不听话惹恼了爸爸。
爸爸一边打一边骂,可不管爸爸怎么打小男孩,小男孩始终紧紧拽住爸爸的衣服哭喊着:“爸爸不要打了!痛!”但是爸爸没有住手的意思,反而越打越来来劲,最后干脆把小男孩抱起来往草地上一扔说:“我现在不要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扔下小男孩后爸爸转身想回家。只见小男孩不顾身上的伤痛爬起来就追爸爸,追到后扯住爸爸的衣服哭着求饶:“爸爸我也要回家。”可是爸爸并没有理会,再次把小男孩推向草地,如此动作重复了四次,最后孩子跟着爸爸回了家。
恐吓和打骂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暴力,是以镇压为手段,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没有人喜欢被镇压,相信你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如果被恐吓、被威胁,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把事情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爸爸的都讨厌被控制、被恐吓,何况孩子呢?
经常恐吓孩子、打孩子的后果是可怕的,调查显示经常挨打的孩子可能染上这样一些毛病:
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遭受“皮肉之苦”,能瞒得过就瞒,能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这样孩子就慢慢养成了说谎的恶习。
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长,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爸爸要他做什么,不管爸爸所说的是对是错,他都会乖乖服从。在这种“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爸爸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嫩里,会感觉低人一等,于是变得比较压抑、沉默。
固执:爸爸动不动就打孩子,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故意捣乱,以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有错不承认,甚至用逃学、离家出走来与爸爸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直接讲出孩子某些行为的危害
生活中,有些孩子调皮好动,喜欢冒险,总让爸爸非常担心。有些爸爸希望孩子听话一点,乖一点,喜欢用恐吓孩子的办法来吓唬孩子:“你再这样我就叫大灰狼来把你吃掉。”“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这些话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不安全感,孩子会变得焦虑,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明智的爸爸不会无缘无故地恐吓孩子,而是跟孩子讲明道理,比如孩子调皮,正准备攀爬围墙,爸爸就告诉他:“小家伙,爬围墙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小心掉下来,会把胳膊或腿摔伤的,你要考虑后果呀!”让孩子认识到后果,孩子可能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
方法二: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爸爸给孩子讲明道理后,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结果真的不慎摔下了围墙,爸爸不要发脾气,而应该对孩子说:“怎么样,以后听爸爸的话吗?”如果孩子调皮,把别人的玻璃砸坏了,爸爸不要对孩子发火,而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用零花钱来赔偿别人的损失。有了一两次这样的经历,孩子做事的时候就会沉稳许多,他会去考虑后果,而不再那么鲁莽、轻率。
方法三: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做错事,当你准备恐吓、打骂孩子的时候,试着想想孩子的感受。比如,假如你是孩子,你被爸爸威胁、恐吓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有了这种换位思考,你就可能做出理智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恐吓、打骂孩子来出气。
父亲手记:
孩子是不能被恐吓、打骂的,否则会给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带来双重伤害。教育孩子需要爱心和耐心,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要对孩子表现出关爱,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06124.html
相关阅读:如何教宝宝学习英语?
礼貌用语和孩子感恩的心
童心是鼓励和呵护的
给说话推迟宝宝的小贴士
玩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