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父亲节,在感恩父爱的同时,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话题,也引起社会关注。心理专家指出,社会传统赋予男女角色的差异、“高成就激励”的社会环境,导致一些父亲很少参与孩子的教养,这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深远,需要警惕。
许多父亲从家庭教育中“消失”
世界杯开始以来,11岁的小江就对爸爸很有意见。爸爸下班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视,锁定央视5套,或者干脆与朋友相约酒吧看球;半夜12点时赶紧睡一觉,等待闹钟叫醒自己,以便看2点半的球赛。妈妈非常生气,怪他平时见不到人、回家后还影响家人,球迷的情绪容易激动,于是爸爸妈妈吵架。
现在正是小江复习功课、准备期末考试的关键时期,听到爸爸在电视机前压低嗓子的叫声,他心痒痒地希望能跟爸爸一起看球,可是爸爸挥挥手要他“好好学习、好好休息”,不懂的地方“问妈妈、或者打电话问老师”。小江很不满:平时爸爸都不管自己,家长会也都是妈妈去开,却有时间看世界杯。
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亚洲家庭研究联盟副主席胡赤怡告诉记者,在孩子的生活照顾和情感发展方面,父亲普遍缺位,而世界杯使这个问题更为凸显。
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洪也注意到心理门诊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带孩子来咨询心理医生的,十之八九是母亲,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国内一项调查也显示:八成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责任,但有六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一成。父亲,似乎正在从家庭教育中消失。
“忙”不应成为推脱教育责任的借口
为什么父亲疏于教养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忙。”环顾身边不难发现,大多数父亲确实很忙,忙工作、忙8小时以外的应酬、忙赚更多的钱。但真的忙到一点参与教养的时间都没有吗?专家认为,“忙”其实是一个借口。
杨洪分析,这与社会传统有关:“大多数父亲对孩子不闻不问、态度粗暴、缺少耐心,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传统性别角色的差异,让人们认为女人更懂得照顾孩子,而男人就该在外打拼干事业,因此父亲们多以忙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胡赤怡认为,“忙”确实是父亲们的现状,而背后有更深的社会背景。“目前社会处于‘高成就激励’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取得‘高成就’就是‘好’的,因此人人都特别追求成功,这在深圳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当然,这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在增加;但坏处之一,就是导致父亲们普遍从家庭中缺失,因为人人都有很大的成功愿望,他们会认为与家庭在一起是浪费时间、会妨碍成功。”
父亲的缺失导致“第三性”
管教孩子时父亲让出阵地、母亲付出很多,效果会理想吗?专家们都说不见得,甚至后果严重。“它破坏了正常的家庭结构和关系。一旦父亲缺位,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是一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不恰当的‘严母慈父’格局,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正常轨道、甚至心灵扭曲。”杨洪告诉记者。
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在一起生活,而她并不是双性恋者。杨洪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她在家庭中没有建立起性别认同感,因此难以建立身份认同、并适应社会。
事实上,“严母慈父”很多时候是“严母缺父”,而父亲的缺失让孩子缺少了性别的模板,胡赤怡认为,这也是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多地出现所谓“第三性”的一大原因。世界由男女两个性别组成,所谓“第三性”是对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一种“戏说”。“男孩子如果没有了父亲的榜样,在女性的环境下长大,容易胆小、不够勇敢、缺乏担当、娘娘腔,举手投足、衣着装扮都带有浓厚的女性色彩。要知道,母亲养育的是‘男孩’,父亲培养的才是‘男人’。另外,父亲教育的缺失也会影响女孩的成长,因为正常的家庭结构里需要一个男性化的人,慢慢地,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
胡赤怡指出,父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父亲的缺失,导致婚姻关系、夫妻关系没有一个模板,孩子不知道心目中的父亲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只是拼命地工作、赚钱,这对孩子将来婚姻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他/她会不知道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妻子/丈夫,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丈夫/妻子。”
意识到责任才有行动
有位父亲很伤心地对杨洪说:“孩子上高中了,一年多没叫我爸爸,只有在要钱时才叫,我有时想讨好他,主动跟他说放学后陪他打球,儿子说累了不去,可是吃饭的时候,他却拿着拍子说下去打球,真是故意跟我过不去,我工作这样辛苦、对他是这样地爱……”这份伤心表明,父亲必须花时间与家庭共处、共同参与教养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胡赤怡指出,现代社会里,“父亲”不再单纯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只有意识到这责任,才会有相应的行动。“其实工作未必是父亲缺失的罪魁祸首,很多母亲也很忙,孩子却愿意向她们倾诉心事,而很多父亲很忙,却有时间看世界杯,如果他们把孩子都当成世界杯去看,‘父亲’可能就不缺失了。”他建议,父亲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养,不如就从眼下开始:“世界杯是个契机,父亲不要单独看球,不妨跟孩子一道看一场球赛,这时你会发现,跟孩子的交流容易多了,孩子会跟自己更亲密。”
心理专家支招父亲教育
忙碌的父亲们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养、参与到孩子的情感发展中?胡赤怡提醒父亲们,作为男人确实需要放松,但不要像二三十年前的日本人那样下班后就与一帮同事去酒馆喝酒发泄或解愁、几乎大醉了才回家。不妨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或者允许的话带上家人一起参与。而最简单可行、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家人每周有一次运动,既锻炼和放松了自己,又有了家庭聚会、相互交流、促进感情的好机会,同时也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示范和榜样。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单亲或者分居的状况下,孩子可能会缺乏来自父亲的教育,这时该怎么办?杨洪认为,这种状况下的孩子一样可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母亲千万不要去乱填补,而应宁缺毋滥,否则母亲的过度补偿会让孩子出现问题。再则,孩子对男性的学习,并非只能一定来自父亲,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或者替代父亲的榜样,可让孩子多接触一些男性亲属,逐渐学习。而社会更是一个广阔天地,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男性榜样和学习机会。要知道,父亲教育并不是说教,更多的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398998.html
相关阅读:礼貌用语和孩子感恩的心
给说话推迟宝宝的小贴士
玩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童心是鼓励和呵护的
如何教宝宝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