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不必“墨守成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明确的限度、清楚的规则,奖罚分明、令行禁止,这些都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但是父母偶尔破破例,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一个4岁男孩从玩具店偷偷拿回一个小玩意儿的故事。文章建议妈妈应该带着她的孩子去商店,把拿回家的东西还回来,并且向店主道歉。 这是我们最经常看到或者听到的关于孩子做了错事怎么办的建议,也是很多妈妈在相似的情况下最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一定是最正确的办法吗?在一位叫爱珂的读者的来信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个玩具和五个玩具

 这是爱珂小时候的故事:“一次,我和爷爷一起去商店,爷爷想送给我一辆玩具小汽车,但是我特别喜欢那个彩色尾巴的小马。可是我不好意思把我的愿望告诉爷爷,于是就在他没有留意的时候偷偷地拿走了一匹。回家之后,我的心里特别难过,整个晚上都很厌恶去回想这件事情。于是第二天早晨,我把事情告诉了妈妈。

 “妈妈态度让我终生难忘。她拿起那个小马,笑着表扬我能够承认错误,并且向我许诺说‘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就出门了。一个小时后她回到家里,又带回来了另外五个彩色尾巴的小动物玩具。原来,她去了那家商店并且又挑了几件东西给我,在结帐的时候,她告诉收银员她应该付的是六件玩具的钱,并且说明了原因。

 “当时,我的心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就是‘如释重负’吧。”

 第一,你错了。第二,妈妈依然爱你。

 我们很难轻易接受爱珂妈妈的这种方式,因为它与我们一直提倡的教育观点格格不入。一般来说,家庭教育强调是非分明并且前后统一,对于孩子的某种行为,我们应该保持同样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些行为是大人赞同的,那些则要遭到批评和惩罚。也就是说,不应该是今天禁止孩子做的事情,明天就被允许了,后天又变成禁令了。

 但是在爱珂的故事里,她的妈妈完全背离了这种原则。对于孩子的错误,她没有教训,也没有惩罚孩子,更没有表现出对孩子的厌恶,而是首先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和爱,甚至还送给了孩子一些礼物。对于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看呢?我们觉得,爱珂能够向父母承认她的错误并且深感羞耻,这就已经是对她的一种惩罚了,如果按照惯例依旧批评她或者要求她向店主道歉的话,就相当于让她再次面临尴尬,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惩罚有些过度了。

 那么,妈妈又给女儿买了五个其他的玩具小动物,这种做法明智吗?应该说,爱珂妈妈的处理方式有她的说服力,因为这涉及到家长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达到什么教育目的。显而易见的是,女儿明白“偷东西是可耻的”,这说明此前道德层面的教育已经达成效果。此时,妈妈再通过小礼物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即使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妈妈一样不会嫌弃你和疏远你。”这样,情感层面的教育也完成了。

 有时候,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温柔大度,对孩子来说可能比苛刻的惩罚更有效果

 儿童教育学者认为,我们可以灵活地看待“教育的一贯性”,有些时候父母们可以甚至应该打破规则。因为在特定情境下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温柔大度,对孩子来说可能比苛刻的惩罚更有效果,比如在公共聚会的场合或者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里,家长不妨让自己偶尔心软一下。

 同时,教育心理学家还列举出了“墨守成规”的不必要性。

 * 成年人的生活经验、自身的学识以及生理上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调整自己行为不出格,但是孩子缺乏这种能力,因此父母应该表现得更宽容一些;

 * 生活并不是由苛刻的规则组成的,父母们在规则前面的灵活变通,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经验,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 孩子不是电脑程序,他们可以接受这种看上去的自相矛盾??时而严格、时而宽容对他们来说并不会引起困惑;

 * 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经常性的惩罚,会使得孩子变得退缩,不愿意尝试和学习新的东西。

 说到这里,有的父母可能会感到困惑:难道说他们既要树立威信,又要在必须的时候亲自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对此,德国汉诺威的教育心理学家及作家沃尔夫岗?伯格曼在他的著作《好的威信》中,把这种矛盾作为重要的教育原则提了出来。他说:“现代的‘独裁’一方面需要父母对要求、规则和标准的准确表达,并且让孩子清楚必须遵守它们??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对成长很重要;但是另一方面,又要留下广阔的变通余地,对犯错误的孩子有宽大处理的可能,因为毕竟规则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当中使用的。”  

 TIPS 1:这些时候,不妨允许自己“心太软”:

 * 当你的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做了傻事,或者他已经为偷拿玩具、和小朋友打架的事情而后悔的时候;

 * 当小淘气已经受到足够的惩罚的时候。比如他不顾父母不许翻墙的禁令,结果掉下来摔破膝盖的时候,搀扶比责骂更有效;

 * 当按规矩行事反而会恶化气氛,适当的幽默可以化解“剑拔弩张”的时候,不妨打破一下规则,给孩子一个“台阶”;

 * 当孩子只是在发挥自己的搞笑天才,让你陷入他的恶作剧的时候,你不如让他得逞一下,毕竟你是孩子的而不是规则的守护神;

 * 当你的心情不错的时候,全家集体破例一次,反而会让他感觉遵守规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 再有,就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孩子生病的时候,不妨放宽对他的限制,因为他首先是一个孩子。

 提问专家: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中的“自相矛盾”?

 回答问题专家:德国汉诺威教育心理学家、作家沃尔夫岗?伯格曼

 Q:教育中允许有多少“相互矛盾”?

 A:这取决于父母是否有威信,如果有较高的威信: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变通余地,否则的话,他们需要更多地保持教育的连贯性。

 Q:你是否可以举一个例子呢?

 A:比如,我们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偷东西的故事。小姑娘的妈妈之所以采取了看似矛盾的做法,却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是因为她知道孩子的是非感是建立在对父母的信任、以及有一定的安全感的基础之上的。我认识一些没有是非意识的孩子,当他们偷了东西,会天真地认为这些东西就是属于他的,因为他们内心里还没有道德观念。

 Q:那么建立威信的关键是什么呢?

 A:应该说是爱和严格要求,在爱孩子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这与父母是否有能力说“不”关系不大,有的父母一天到晚地对他的孩子说“不”,但是孩子根本不当回事。只有当父母处理好关爱和严格的关系,才能有威信,也因此才能有更多的机会“相互矛盾”。

 Q:“相互矛盾”也是教育中的一条特殊规则吗?

 A:理论上是这样。如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很和谐,而且孩子也很遵守家中的规矩,这个时候就父母就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过于挑剔了。例如你告诉孩子,在上幼儿园的路上妈妈是不会给他买冰激凌的,但是有的时候你还是会给他买一个。这个时候,你要告诉他这是个例外,那么孩子就会知道,尽管这条规则暂时退到后台,但是还是起作用的。此时此刻,他会很愉快地度过这个“例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136224.html

相关阅读:礼貌用语和孩子感恩的心
如何教宝宝学习英语?
童心是鼓励和呵护的
玩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给说话推迟宝宝的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