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实践中,我经常接待一些“无助”的父母,他们带着烦恼前来,要求帮助矫正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出现的各种不良问题,看着他们愁苦不堪的神情,我常询问他们,父母与孩子应该怎样相处?孩子应该怎样长大?我们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是什么呢?很多家长都反而无语了。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存在过多的偏执而难以自知,我就把咨询中和家长经常探讨的话题简要归纳如下,希望有助于消除家庭教育的部分盲点
一、孩子是问路的客人
从离开母体的一刻,孩子就开始成长为自己,虽然在父母身边,却再也不属于父母了。他们带着自己的生命和思想,开始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在最初岁月里,父母就是他的带路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孩子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做父母的就是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每一个好奇。
无论我们招待多么周到,我们都既然孩子是客人,始终都是要去属于自己的目的地,因此客人是迟早要上路的。父母所能做的,不过是尽最大可能陪孩子走一段路而已。
这种对孩子的心态就是尊重。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不是简单地表现在对孩子讲话客气,不打骂孩子,或是让孩子做出他自己的选择,家长不干涉等等,而是表现在对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成长的潜力,这种成长潜力有着自己发展的规律与方向,作为家长只要配合着这种成长力量,孩子就能将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
父母需要逐渐正视一个事实——自己的孩子已经一点一点长大,不再是那个事事需要他们指导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小娃娃。为此,家长必须学会忍受分离的焦虑,陪伴孩子一步一步走向远离自己的、独立的成年人。
二、让孩子长大
“父母为我们安排好了生活的一切,让我们只管学习,不用操心别的”,相信这是许多父母爱孩的主要方式,甚至有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父母的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包办了一切,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这就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
父母的包办和溺爱其实包含了很多父母的期望,在这些期望值背后又隐藏着父母自身尚未实现的生活愿望,父母将其寄托在孩子身上,但这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象的。于是,孩子最终将生活在父母的,而不是自己构想的世界里,不能按自己对世界的愿望去生活。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0~2岁期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2~4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三、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如果我们一直把教育孩子当作责任,感觉就像负债一样,很沉重也很有压力。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想法,教育孩子其实充满乐趣,看着他们的笑脸、看着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而且孩子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缺点,教会我们懂得生活,让我们做一个更好更完美的人。
孩子让我们成为父母,初为父母的我们和刚来到人世的他们一样对未来是一片空白。陪孩子长大,父母碰到的永远都是第一次,虽然我们教会孩子吃饭、穿衣、走路、说话、如何生存,但是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孝顺的意义。因为有了孩子,我们看重家庭,看重责任;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更懂得人生是快乐和烦扰的交响曲,变得从容,变得坦然;因为他们,我们学会如何生活。
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是否有对孩子情绪化的责骂,不分青红皂白的惩罚?肯定是有的。但不论如何,他们都能随时原谅我们,继续给我们最温馨的拥抱,最灿烂的笑容。孩子的心境比我们更宽广!孩子教会我们真诚地宽待别人。
孩子教会我们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随着孩子的成长,从对孩子没有要求到希望他们什么都要做好,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孩子对我们呢?从什么都依赖我们到只是希望我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就好。孩子给了我们最无私的爱,我们是否知道?
孩子是父母的老师,让我们用感激的心看待他们,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用平等的语言引导他们,用赏识的眼光赞赏他们,回归生命初期的纯真、宽容与善良,允许孩子保留心中的真善美,才能使他们成为快乐的孩子,继而成为成功的孩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722216.html
相关阅读: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
我家有个乖苗苗
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
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