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五一”节期间携子南下探亲的朋友回京后告诉我,婆家城市里学龄前的小孩子们,节日期间根本没有放假,都在各种培训班里上课。朋友大姑子的女儿因为要陪她们玩儿,放弃了语文班的学习,老师竟然打电话来斥责,说落下的课不给补。这个可怜的五岁的小姑娘,每天陪表弟玩儿完回家,不能休息,而是要夹着课本到一间小屋子里做作业。据朋友观察,这个孩子已经表现出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说,看到北京来的表弟不必象他那样小小年纪就头悬梁、锥刺骨,感到十分愤怒,于是对表弟大打出手,乱扔表弟的东西。
一些妈妈给我写email,问我,北京那么多早教机构,我选择了哪些送Sam去上?我平时在家里,都教Sam什么?
我说,北京那么多的早教机构,我一家也不知道。Sam什么学都不上,什么班都不去。我平时在家里,几乎什么都不教Sam。
Sam现在2岁3个月,仅仅能把1到10数完,有时说些“12、14”之类的;曾经自己琢磨出来“1加1等于2”;因为经常看Elmo’s ABC那本书,认得几个字母;一个汉字都不认识;原来阿姨教过他,曾经会背“锄禾日当午”,后来疏于练习,现在是背不下来了;能分辨一些基本颜色,有时弄不清白和黄;他对讲故事没有任何兴趣,所以至今没有完整地听过任何故事,也不怎么爱看书。
Sam酷爱玩儿小汽车,迷恋Elmo和Barney,每天必看这两个角色的DVD。他喜欢音乐,爱唱歌爱跳舞。每个星期去一次京城大厦的Baby Gym,有一个老师带着跳跳舞。我带他去那里,主要不是要他学跳舞,而是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儿,去参加集体。
请不要误会,Sam其实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他经常有一些表现让我很吃惊,甚至觉得他是一个“神童”。但是我仍然不去教给他太多的知识,因为我认为,对他的健康成长来说,那些东西在他这个年龄,并不重要。
我心目中的早教,有这样一个原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做“受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就是说,与其给他几条鱼,不如把打渔的本领交给他。
几条鱼只能解决暂时的饥饿,有了打渔的本领,就会一生不愁吃穿。
因此,与其急功近利地给Sam脑袋里填塞一些知识和技巧(鱼)—看书识字说外语演奏乐器等等,不如利用他人生最重要的头几年,在我们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影响下,授予他自信心和安全感,培养他的爱心和合作精神,树立他的道德品行和人格,鼓励他独立思考,教会他保护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给他充分自由发挥、自然成长的空间。
那些知识性技巧性的东西,今后他上了学,自然会学到,现在费劲地教他,不仅会引起他的反抗,而且即使勉强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这是幼儿永久性遗忘的特点。更何况,学了太多的知识,反而会约束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对Sam的关注,更多在于他对“渔”的掌握,目前看来比较令人欣慰:
Sam是一个爱心充沛的孩子—
看到别的孩子受伤哭泣,他会上前关心安慰人家;他吃东西的时候,会叫着爸爸妈妈阿姨一起吃,提醒我们喝水;上星期在京城大厦,阿姨给他倒了一杯牛奶,放到我们坐的桌子上,他把阿姨拉回饮料桌子,叫阿姨“倒咖啡!”阿姨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Sam才回到我们桌子上,开始喝他的牛奶。
Sam大方慷慨、乐于分享—
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两岁大的孩子,十分保护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别的小朋友碰,有些家长会批评他们“太小气”,甚至强迫孩子分享玩具。其实这是与他们年龄相符的表现 (age-appropriate behavior),孩子一般要到三岁以后才懂得分享。
Sam也有不愿意分享自己玩具的时候,我们不训斥他,也不勉强他。从一开始,我们就教他如果想要别人的玩具,必须把自己的一个玩具拿给别人交换。Sam对这一点学的很到家,有时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表示不必交换了,你就拿我的玩儿吧,Sam依然坚持将自己的玩具放到别人那里,表示公平合理。
Sam吃东西的时候,也乐于和别人分享,经常主动把手里的吃的送给爸爸妈妈阿姨以及其他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去一家饭馆吃饭,Sam看见老板儿子在吃泰式炸虾片,觊觎良久,闹着要吃,老板就送给我们一盘。服务员小姐逗Sam能不能给她一片,Sam点点头。我拿起盘子里最大的一片,问他可不可以把最大的一片送给小姐,他又点点头(嘴里塞满了,不能说话)。小姐说,你真大方,我不要,你吃吧。我对她说,你必须吃下去这一片,不然这对他来说就没有意义了。小姐说她正上班,不能吃东西,我说那你就拿走。平时只要Sam表示我们可以分享他的东西时,我们都真的拿去,而不是假装要,再还给他。(转下文)
受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662260.html
相关阅读: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
我家有个乖苗苗
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
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