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金秋九月,又迎来了一届小班。开学初我们对所有的孩子进行了家访,对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作简单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们师生之间有初步的接触。开学前的家访有利于我们师生更好的渡过开学期的适应过程。
实例一:
开学第一天,是我们常规性的“亲子活动”,家长们陪着孩子在幼儿园里,带孩子一起游戏,入厕,进餐……,小辉曾经在民办制托幼机构上过“学”,他爸爸说:“宝宝今年上学,坚决要求去自己本来的学校,跟他说这个幼儿园很漂亮的,也没有用,就是哭着不愿意来!”我们了解了情况后,建议家长:“别着急,慢慢来。
不能强制宝宝,只要坚持上幼儿园,我们会有办法的!”今天刚进幼儿园时,宝宝抱着爸爸不肯自己坐,看着别的宝宝玩积木,他就是不原意自己动手,我走过去,没有强制要求宝宝自己坐,只是看看同桌宝宝,然后轻轻地说:“这几位宝宝搭的房子这么高啊!我们小辉也试试好吗?”小辉看到我没有去拉他手,他依然可以坐在爸爸身上,就伸出手,拿起几块积木玩了起来。我在旁边观察着,待他有所成功的时候,我又故作巡视到他旁边,我蹲在他身边,轻轻地说:“我们小辉这么棒,搭的房子真高啊!开心吗?”他看着我点点头说:“开心!”接着我看到他愿意离开爸爸的手,自己上厕所,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大型玩具……中午宝宝进餐结束后,一个个与老师道别,小辉在爸爸的指导下来到老师身边说再见,我又轻轻地问他:“幼儿园开心吗?”他点点头说:“开心!”“明天再来好吗?”他又点点头说:“好的!”(第二天小辉自己走进了我们教室!)
反思:
宝宝上幼儿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每个孩子适应的过程又是由个体差异性的。小辉不是不能适应集体生活,而是留恋以前的集体生活,对新的集体生活有陌生感。所以,针对这样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感觉到新的集体也是开心的,有自己想玩的玩具,有亲切的老师,还有许多玩伴……通过体验,宝宝对于新的集体没有陌生感,哭闹现象自然就消除了。在宝宝适应集体生活的案例中,象小辉这样的个案是相对而言最好帮助的。
实例二:
当今社会,幼儿教育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单亲家庭”。蓉蓉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家访中奶奶对“爸爸电话”的过激反应,让我们感觉到离异后孩子父母间依然存在着问题。宝宝入园第二天,总是哭“妈妈、奶奶不来接我的!妈妈奶奶不来接我的……”我走过去和她说:“我们宝宝这么乖,妈妈奶奶一会儿肯定会来接你的!”“不来的啊……”“来的!”“不来的!”我懵在那里,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和搭班老师说:“宝宝怎么这样哭啊?一般宝宝都是问:妈妈什么时候来?妈妈要来了吗?……她怎么就这么肯定地说:妈妈奶奶不来接的!”好不容易挨到放学了,我把蓉蓉奶奶叫住,聊了几句,原来早上蓉蓉来园后要奶奶陪着坐一会儿,要不然她要哭的!奶奶舍不得孩子哭,就答应坐两分钟,时间到了,奶奶要走了,蓉蓉还是哭了,奶奶实在没办法就说了一句:“你再哭,今天我不来接你了!”难怪今天蓉蓉会这样哭!我告诉蓉蓉奶奶:“宝宝本来就因为家庭因素心理有不安全感,所以今天您的一句话让她感觉到非常不安全。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直接告诉宝宝:宝宝长大了就该上幼儿园,宝宝睡觉醒来我们就来接你了!如果宝宝再哭闹,那么只能让宝宝慢慢适应。”听了我的话,蓉蓉奶奶点点头说:“知道了!”(第三天蓉蓉还是有哭闹,但是她不再说:妈妈奶奶不来接我了。只是偶尔会蹭到我身边,拉拉我的手,中午吃饭时需要老师喂几口等等。)
反思:
在单亲家庭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会出现孩子生活自理过于依赖大人,一方面会出现孩子心理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蓉蓉在父母离异后,亲身经历了父母争抢孩子的经历,在此期间自己都不知道谁会关心自己。走进幼儿园后,发现一直在身边的奶奶会离开自己一段时间,这时候,宝宝心理不安全感又来了,而这时候,奶奶的一句“你再哭,今天我不来接你了!”几乎可以说使她很茫然了。所以说,无论孩子再怎么哭闹,吓唬孩子说:“我不来接你了”是很不明智的!
我的经验:
宝宝进幼儿园哭闹,是我们每一位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头痛的事,怎么对待孩子的哭闹呢?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宝宝入园前不能自理大小便,不能自己吃饭,那么离开大人进幼儿园,对宝宝来说,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次,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带孩子熟悉环境,与带班老师接触一下,消除陌生感。再次,面对宝宝的无理取闹,吓唬孩子不是好办法,家长应该把道理讲清楚,然后稍加按抚,再不能解决的话,该毅然离开,把问题让老师来解决。最后,我们应该清楚地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充分地了解孩子,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一个孩子的有效办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627154.html
相关阅读:鼓励“帮倒忙”的宝宝
对待孩子好坏行为家长要奖惩分明
当心孩子的四大高危性格
想要带孩子去塞班岛,有什么比较好玩的地方吗-
纠正孩子磨蹭拖沓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