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一个处理儿童暴躁行为的研讨会上,学者、教育界人士、社工和家长经过探讨,认为儿童暴躁行为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因素造成的。与会者均认为,加强家、校合作及社会关注可有效改善甚至避免儿童暴躁的行为。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博士研究生冯丽姝表示,改善儿童的暴躁行为最好在10岁以前,否则当儿童过渡为青少年时,朋辈间的影响会令这种行为加剧。她说,若儿童经常有抗拒顶嘴、情绪突变、欺负他人、破坏物件、攻击他人等行为,就是有暴躁行为。她分析说,引发这些行为的原因包括:家长管教过严、家长婚姻出现问题;在学校受到欺凌和排斥,感觉自己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受到有暴力内容的电视、电脑游戏和漫画的影响等。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曾洁雯建议,推动家校合作辅助儿童健康成长。她说,家校合作的最大挑战是家长和老师不能做到紧密配合并及时处理儿童出现的问题。密切、互信、互谅的家校合作,必能改善儿童暴躁的行为。
在研讨会上,家长谢女士现身说法,以她的亲身经历印证家校合作对暴躁行为儿童的教育互动所具有的重要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99680.html
相关阅读: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
我家有个乖苗苗
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
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