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地球故事》内容选摘(图)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语言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奇妙的地球

  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对此,有一个古老的说法:地球是一个小小的黑色圆球,孤零零地悬挂在宇宙中。

  实际上,地球不是一个圆球,而是一个椭圆的球体。它的两极稍扁,北极处于大海之渊,南极则在高原之巅。

  由于地球两极之间的中轴线长度只比赤道直径短1/300,因此地球这个椭圆球体两极部位的扁平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对那些极地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并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太阳的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摄氏度。太阳源源不断地散发着光和热,但地球所获取的,只有那么一点儿,实在微不足道,因此,对于太阳的恩惠,地球也不必惴惴不安。

  古代的人认为,宇宙的中心就是地球。它是一小块干燥的陆地,被汪洋大海包围着,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悬浮在空中。只有少数几个先知先觉的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对这个理论提出过质疑。经过一代代人的思考,有人提出地圆说:被人类踩在脚下的这块土地,并不是扁平的,而是一个圆圆的球体;它既没有静静地悬浮在空中,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宇宙中围绕着另外一个物体运转,那个物体就是太阳。

  在罗马帝国最后的200年中,一些有思想的人相信了这个假说。然而,从4世纪初教会执掌大权开始,相信这个假说的人就有生命危险了。这个假说宣扬地球是圆的,与教会的教义相背,因此被禁;赞同这个假说的人也成了危险人物。那些很少接触新知识的人坚定地认为,世界末日正在逼近;为了解救自己的子民,耶稣将在荣光中重返受难地,对人间的善恶作出审判。如果地球是圆的,耶稣就必须出现两次,为东西半球的人各出现一次。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地圆学说一直是教会的禁忌。教会不断强调,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一个扁平的圆盘状物体。虽然当时的知识分子、一些修道院里的学者和新兴城市中的天文学家们并未放弃自己的观点,但他们仍不敢公开地议论地圆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5世纪末,这个学说才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通过对身边一系列现象的观察,人们逐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例如:

  第一,当我们从远处接近一座大山或一艘船时,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什么?一定是山峰或船帆的最顶端,然后再渐渐看到其他部分。

  第二,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周围的景物似乎都会形成一个圆圈。

  第三,你见过月偏食吗?想一想发生月偏食的时候,出现在月球上的地球阴影是什么形状的?是圆形的!我们知道,只有圆形的物体才会形成圆形的阴影。

  第四,其他行星和恒星都是圆形的,地球怎么可能是亿万星球中唯一的例外呢?

  第五,当年麦哲伦的船队自东向西航行了很久,最终还是回到了出发地;库克船长的经历也是这样的,他的探险队自西向东航行,幸存者最终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最后,如果我们一直向北极点走,一些熟悉的星座就会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地平线;而当我们返回时,它们又升了起来。

  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人类脚下的地球是一个球体。如果你认为这些证据还不够,那么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证明这个理论。

  此外,地球所处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大量的学术性资料可以为此提供依据。以光为例:光速约为每秒30万公里,弹指间,它就可以围绕地球转7圈。然而,地球上的光到达太阳却需要8分钟,到达木星需要43分钟,到达比邻星需要4年零4个月,到达北极星则需要400年。

  以火车为例:一列普通火车从地球出发,昼夜行驶,需要经过两百多天才能到达月球;如果现在出发,到2233年可以到达太阳;运行8300年,可以到达海王星;到北极星,则要行驶7亿年,如果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多岁,也要经过一千万代人,这列火车才能抵达北极星。

  实际上,对于浩瀚的宇宙,我们只看到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至于尚未观察到的部分,人类还什么也不知道呢!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关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貌的形成,中世纪时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上帝创造出世界后,魔鬼撒旦回来察看在他离开的七天里上帝都做了些什么。当看到这个星球上充满了生机,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时,他不由得勃然大怒,便咆哮着把一块巨石砸向人类的新家园。这块巨石落在北冰洋沿岸,就成了现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里贫瘠荒凉,寸草不生,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不过,上帝在从挪威到瑞典的山岭中撒下了泥土,让人类可以在这里落户。

  现代人也有自己的传说,当然这个传说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是在人们对事实进行仔细观察和细致分析之后形成的。地质学家认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一块古老的大陆留下的残迹,这块古大陆从欧洲跨越北冰洋一直延伸到美洲;在煤炭形成之前的远古时期,这块大陆就已经存在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被海洋隔开的各个大陆,在远古时曾是连在一起的完整大陆,而且各个大陆一直在不停地移动,就像漂浮在池塘中的树叶。当形成挪威和瑞典的古老大陆消失在海洋中时,只有最东边隆起的部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仍留在水面上,这部分便成了现在的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等。也许有一天,在历经沧海桑田后,北冰洋会成为干燥的陆地,瑞典和挪威反而成了鱼类嬉戏的场所。

  挪威人并不为他们的家园可能在某一天会沉入海底而担惊受怕,他们只考虑如何维持现在的生活。这是因为挪威的可耕地面积还不到总面积的4%。瑞典稍微好一些,可耕地面积约为总面积的10%,即便如此,瑞典人依然忧心忡忡。当然,大自然也给了他们适当的补偿。瑞典一半的国土覆盖着森林,挪威则有近1/4的国土生长着松树和冷杉。虽然挪威人和瑞典人采用最科学的方法砍伐林木,可森林还是在逐渐减少。挪威的很多城市都是扩大化的村庄,居民们彼此很熟悉。特隆赫姆是古挪威王国的首都,它是一个天然良港,在波罗的海封冻的季节,大多数货物都是通过这个港口运往世界各地的。

  奥斯陆则是现代挪威的首都,建在一个已经被焚毁的古老的遗址附近。它始建于丹麦国王克里斯琴四世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克里斯蒂安尼亚。后来,挪威人清除掉了丹麦人留下的所有语言痕迹,奥斯陆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它坐落在奥斯陆海湾北边,与斯卡格拉克海峡相通,是挪威最发达的农业区。斯卡格拉克海峡是大西洋的一个峡湾,也是丹麦和挪威的天然分界线。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虽然它曾经迫使它的无数儿女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但仍有许多人对这片土地深怀眷恋。如果人们乘坐小船沿着海岸向北行驶,途中这样的情景四处可见:贫瘠的土地上长着几棵小草,偶尔有几个村庄,还有五六间毫无生气的小房子,海边散落着几只破旧的小船。汽船每周来这里一次,居民们看到它时总会欢呼不已。他们固执地守着这片冷漠的土地,因为这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另一边,它是一个与挪威截然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不合并成一个呢?如果合并的话,它们就可以节省一大笔行政支出。从地图上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考虑到地理背景,这个想法就显得十分幼稚了。

  挪威受墨西哥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极少下雪;瑞典的气候则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持续时间长,雪大风寒。挪威的海湾很多,一些海湾甚至深入到内陆腹地;瑞典的海岸低平,除了哥德堡港口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天然港口。挪威没有什么自然资源,而瑞典却拥有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比如鲸鱼中最珍贵的逆戟鲸。但是瑞典缺少煤矿,不得不从德国和法国大量进口。

  在最近的20年间,瑞典建起许多大型水力发电站,减少了对进口煤炭的依赖。瑞典的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森林,木材储量丰富,适合造纸业的发展。

  与丹麦人和挪威人一样,瑞典人相信人的头脑具有巨大的潜能。瑞典科学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在发展木材工业的过程中,瑞典人从废弃的木料里发现并提取出许多有价值的副产品,比如制造电影胶片的原料和制造人造丝的原料等。

  在其他方面,瑞典和挪威也大不相同。瑞典人和挪威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似乎是一个具有贵族色彩的城市,保持着严格的贵族礼仪,又实行最高程度的民主,这完全不同于奥斯陆的生活方式。

  这些不同或许与瑞典奇特的地貌有直接联系。与挪威面向大西洋不同,瑞典与波罗的海毗邻,因此,瑞典发达的经济和悠久的历史与波罗的海休戚相关。

  当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仍是荒芜一片时,人们将挪威人和瑞典人都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人。有一句著名的古祈祷文:“主啊,请把我们从斯堪的纳维亚人中解救出来吧!”我想,被解救的应该是全部斯堪的纳维亚人吧。

  10世纪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部族之间的战争,瑞典王权衰落了。此后的150年中,瑞典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

  欧洲人几乎感觉不到瑞典的存在。不过,在16世纪初,瑞典人在国内外进行了各种冒险活动,成为欧洲新教徒事业的忠实捍卫者。同时,他们也成了坚强的堡垒,抵御着斯拉夫国家日益加剧的侵略。斯拉夫国家的代表——俄国,在历经了几个世纪的默默无闻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直到今天,俄国为寻找出海口而发动的战争仍在继续。

  瑞典正是处在战争威胁中的国家之一。为了把俄国人阻挡在波罗的海之外,它曾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最终,瑞典失去了大片国土。硝烟散尽后,一度称雄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强国瑞典,沦为一个二流的国家。

  瑞典的国土覆盖着大片森林,它出产的木材供应着欧洲市场一半以上的需求。冬季,人们伐倒大量的树木;到第二年春天,把树木拖到最近的河边,再推进峡谷。夏天到来后,山上的积雪融水形成的湍流,把这些原木冲到了下游的海湾。即使现在,瑞典有些地方仍用这种方法运输木材和铁矿石。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瑞典的南部。在冰河时期,冰川从北部带走的土壤有一部分沉积在这里,于是,这里便成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儿到处都是湖泊。瑞典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众多运河把各个湖泊联结起来,形成了错综的水上运输网,这不仅为诺尔彻平工业中心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也使港口城市哥德堡、马尔默受益极大。

  挪威和瑞典,这两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惠互利的生存状态的典范。

  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饥饿作斗争的历史,哪里有食物,人们就在哪里安家。

  尼罗河流域可能很早就声名远扬了。来自非洲内陆、阿拉伯沙漠、亚洲西部的人们纷纷涌入埃及,宣称自己拥有那里肥沃的土地。这些外来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自称“雷米”或者“人类”,就像我们有时称美国为“上帝的国度”一样。他们完全有理由感激命运之神,因为是她把他们带到这块狭长的三角形土地上的。每年夏季,尼罗河河谷都会变成一个浅湖,当河水退去时,这里就成了一片沃土。

  在埃及,仁慈的尼罗河养育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中的居民。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可耕地都在尼罗河河谷,于是,人们发明了一套复杂的灌溉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小运河、桔槔和水渠,能够把水引到田地各处。

  当史前时期的人类每天不得不花费约16个小时为自己及部落其他成员采集食物时,古埃及人都已经能用一些闲暇时间去制作许多仅供装饰而毫无实用价值的物品了。

  突然有一天,古埃及人发现,他们能够思考一些与生存无关的事情了。这些事情与吃饭、睡觉和为孩子们找一个安身之所等完全无关,而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星星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发出了那些令人惊恐万分的雷声?是谁让尼罗河水有规律地定期上涨,使人们可以据此制定日历?还有,为什么人们被死亡和疾病缠绕着,却依然能感受到幸福和欢乐呢?

  当古埃及人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后,一些人就义不容辞地走上前去,尽其所能地解惑答疑,这些人被埃及人称为祭司。祭司学识渊博,赢得了公众的尊重。他们被委以重任,记载历史。他们明白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便引导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来世。在来世,人们的灵魂将栖息在尼罗河西部的群山之间,并向掌管生死的俄塞里斯神汇报自己的所作所为。万能的俄塞里斯神将根据人们的是非功过来评判其行为。由于祭司们过于看重在艾西斯和俄塞里斯冥国里的来世生活,以至于古埃及人把现实的人生当作短暂的来世的准备阶段。于是,富饶的尼罗河河谷逐渐变成了死者的葬身之所。

  古埃及人固执地相信,若没有躯体,灵魂就不能进入俄塞里斯冥国。所以当一个人死后,他的亲属便会请人用药物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尸体在一种碳酸钠溶液里浸泡数星期,然后填满树脂。在波斯语中,树脂一词的读法是“木米艾”(Mumiai),而经过这种防腐处理的尸体便叫做“木乃伊”(Mummy)。尸体用特制的亚麻布层层包裹起来,放在特殊的棺材里,最后被运往坟墓。古埃及的坟墓就像一个真正的家,那里有家具和乐器(可能是用来消磨漫长的悠闲时光的),此外还有厨师、面包师以及理发师等人的小雕像。

  最初,埃及人在西部山脉的岩石上凿建坟墓;随着居住地向北迁徙,他们不得不在沙漠中建造坟墓。然而,沙漠中的凶猛的野兽和凶残的强盗经常闯入坟墓,移动木乃伊,强盗还偷窃随葬的珠宝。为了防止这种渎神行为的发生,埃及人便在坟墓的顶端建造一个小石冢,后来大家争相攀比,看谁建造出的石冢最高。创最高纪录的是国王胡夫。他生于公元前13世纪,希腊人称之为“齐奥普斯”,他的陵墓则被称为“金字塔”(Pyramid),因为“高”在埃及语中是pir-em-us。刚建成时,胡夫金字塔足有146.5米高,占地约5公顷,面积是圣彼得教堂的三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50536.html

相关阅读:父母念书给孩子听的5个诀窍
教孩子唱儿歌的技巧
和宝宝一起读童话书四要点
利用识字敏感期四妙招
民间故事的由来特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