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杜绝溺爱,别给孩子吃慢性毒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龄前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溺”,在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也指沉迷于某种事情之中。爱是对人或事有真挚的感情,而溺爱是无节制的爱,是过分娇纵。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

  溺爱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过分满足,不考虑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无原则地予以满足;二是过度保护,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困难,遇到问题包办代替。母性的本能使许多母亲容易成为溺爱的实施者。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幼蝶正在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痛苦地挣扎着,一个有好心人于心不忍,便拿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早产的蝴蝶却身体软弱,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炼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使自己脱茧后能够飞翔,恰恰是那颗充满同情的“爱心”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们的孩子就像幼蝶一样,要成长,一定要经过一番磨砺。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母亲的溺爱而人为地剥夺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磨练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就会使孩子心理脆弱,失去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现在有些年轻人被称为“草莓族”。草莓这种水果,外表光鲜夺目,表层疙疙瘩瘩似乎挺有个性,却质地绵软,稍一施压就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草莓族”是一群成天追逐最新科技,却没有思想且禁不起碰撞的“新新人类”。这种年轻人往往表现为缺乏信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孩子成为“草莓族”的原因是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一味地对孩子倍加娇惯,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亏。

  父母的过度保护,凡事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拒绝与同学交流,拒绝老师教育帮助,形成儿童退缩行为。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容易出现挫折感,人际关系紧张。

  2009年11月份,一位朋友说他妹妹家有个男孩子,上初一,一到上学的路上就肚子痛,去医院检查又没有生理原因,想让我看看是不是心理原因。经了解,这个孩子过去没住宿过,没离开过家,在家里什么也不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以他为中心,在外面和同学相处得不好,是由心理原因产生种种生理反应。

  有个家长说:我女儿12岁,很聪明,可独立性很差,连收拾自己房间都不干,脱下衣服裤子就乱丢。有句话说得好:“勤快妈妈懒女儿。”孩子小的时候要帮我们刷碗,我们怕他弄破了碗,伤到手,这是真爱孩子吗?

  面对孩子无理要求,不要妥协,否则就会毁了孩子!

  有一次我去市场买菜,看见围了一群人,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子,哭着在地上打滚,嘴上喊着说:“我要,我就要!”奶奶蹲在身边劝说:“我们回家去取钱,我出来没带钱啊!”怎么说孩子也不起来,一使劲拉她哭得更厉害了,死命挣脱,老太太根本抱不起来。我进去对她奶奶说:“你站起来,走,大家也让一让,谁都不看她,你走她就跟着走了。”老太太说:“不行啊,媳妇惯孩子就这样,要什么都必须马上给。哪位把电话借给我,我给媳妇打个电话,让她拿钱过来。”听奶奶打电话,孩子的声音小了,躺在那里看看这个人看看那个人,她在看热闹!妈妈拿钱过来了,奶奶带着孩子去买吃的。

  看到这个场景,我想起一个案例,那是几年前,有个家长来咨询,说她对孩子的网瘾实在没办法了,请求帮助。

  当时孩子上初中二年级,不去上课。妈妈每天送饭到网吧,还得求他快吃,着急就喂几口。如果不等他吃完就走,下次送饭的时候连餐具都找不到了。回忆起为什么孩子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因为头几年她和丈夫工作都忙,把孩子交给婆婆带。有一次她发现,当孩子要什么,如果婆婆不给孩子就大哭,并且向后面仰着倒地打滚。她就把孩子接回来自己带。孩子发现大哭和打滚在妈妈这里不管用,他就换成不吃饭的办法。不吃就不吃,她也不理他。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有一次要过年了,妈妈爸爸带着他买新鞋,他看好一双价值两百多元的,妈妈说:“8岁大的孩子别买那么贵的。”他就不试别的鞋。大人生气往外走,孩子跟在后面哭,走到外面台阶上,他一下向后面仰着摔过去,头磕在台阶上,鲜血淋漓。妈妈用手托着孩子的头,爸爸叫来救护车,到医院缝了8针,花了2000多元。

  奶奶就说:“你们看,200元舍不得花,让我孙子遭这么大罪,还花了2000多元。”

  妈妈气得脸都青了,谁让自己当年让人家带孩子呢,现在埋怨谁都晚了。从那以后妈妈再也不敢惹孩子了,直到成为现在这样。

  有的孩子,当他们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甚至用生命和家长斗。有个孩子一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就自杀,每次他都割手腕,不割很深,把血弄一被子,然后叫救护车去医院。惯子如杀子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有一次来咨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后面跟着一位无奈的妈妈。孩子不上学,到学校就大哭,整个楼的学生都无法上课。因为他这种哭法让其他孩子都不能安静上课,其他家长都上告了。这位妈妈说:“陈老师,求求你帮帮我们吧。”说话都带着哭腔。

  我递给她一张面巾纸,同时示意她别再说下去了。我蹲下来拉着孩子的手,看看那孩子哭得肿肿的眼睛,说:“眼睛疼吗?”孩子小声说:“不是很疼。”“和阿姨说说,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好吗?”孩子目光暗淡,低垂着说:“不好玩,不让动。”

  原来,这位妈妈是全职妈妈,从怀孕起就没上班。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遇到刮风、下雨、下雪或者孩子有一点不舒服,就不去了。她认为幼儿园的知识孩子都已经学会了,去不去没什么,就由着孩子性子,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现在上小学,班级里面孩子都上课,又不能随意走动,太不自由了,所以这个孩子还想像过去一样,不想去就不去了。刚开学一周因为新奇还可以去,第二周说什么也不去了,就在家了。妈妈说:“小学那么多课程,我怎么教啊!”气的不行就开始打孩子,但是打也不管用。

  这几天又加了个毛病,一到学校就自己伤害自己。学校更害怕了,怕出什么事情担风险,说家长教育不好就别来了,他们不敢要。

  第二天,我和他们母子一起去了学校,到校门口,他不进去,不让妈妈走,妈妈走哪里他跟哪里。我们走进校园大门,我让妈妈硬走出去,把孩子推进门,锁好大门。妈妈走了,孩子围着铁栅栏追着妈妈哭,他怎么哭妈妈也没有回来。回头看我在,他双手抓着铁栅栏,用额头去撞铁栅栏,我好紧张,但没让他看出来。

  我看他怎么撞得那么轻啊,就走过去开玩笑说:“你撞得不痛,我帮你啊!”嗨!他居然不撞了,也不哭了。我们开始在校园聊天,看别人上体育课。他是个说话很爽快的孩子,什么都懂!我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我进教学楼大厅,他居然马上就哭起来,只有声音没有眼泪。他想叫校长出来撵他,他又可以回家去自由了。

  校长这次很给面子,出来和我说话没理他。他看这招不管用,就用拳头砸自己的头。我用眼睛瞄着,看也没砸多痛,就笑着说:“你砸得不痛!我帮你啊!”他砸了,顺势就后仰躺在地上,因为后背背着书包,也没摔重。

  校长说:“陈老师你看,他有自虐行为,我们不敢要他。出了事情怎么办?”其实这正是现在孩子想要的结果,他现在是在用这样的行为吓唬大家,如果我们让他的行为得逞的话,以后他的自虐行为就会升级。

  我对孩子的妈妈说:“造成今天这个错误的不是孩子而是你,孩子是可怜的!”

  溺爱让孩子长大后不能自立,这样的事例也有很多。

  有个23岁的男孩子,上班只去了7天就说什么也不去了,理由是:“只给一千多元钱,还得起早贪黑,看领导的脸色。我买一套衣服就三千多,少买衣服就行了,何必去上班。”

  一天报社记者对我说:“陈老师,您有时间吗?有个读者求助,需要去他家里。”这家有个36岁的“孩子”,他的父母是一对年已七旬的白发老夫妻。36岁的“孩子”向老人要钱,打算再去做生意。老人说没钱了,钱都让他花光了。儿子说不给钱他们家就要出人命了。老人讲道:“从小把他惯的,不知道心疼父母,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嫌工作不好就辞职了,在家一待就是6年了。”这是典型的社会行为退缩,“啃老族”。

  溺爱是一种慢性毒药,越喝越甜,越久越毒,是在爱的名义下行自私之实。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是害!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57404.html

相关阅读: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
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
我家有个乖苗苗
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