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版《西游记》开播以来,网上骂声一片。我零散地看了两集,很难想象这部电视剧竟然投资了一个亿。张纪中最大的创新,大概就是把猪八戒变成了一头货真价实的猪,让我一闭眼,心头就浮起那白毛大耳的恐怖形象。我怀疑,张纪中是不是想把《西游记》拍成一部“儿童不宜”。
对小说《西游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明镜。如果没有这部小说,中国人今天的想象力可能会大打折扣。早年无论在京剧、评书中,还是在动画片、小人书中,对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些艺术形象,都有过非常浪漫和美好的想象。即便那些妖魔鬼怪,也多有它们的可爱和有趣之处。对翻拍这样的名著,显然应当怀有敬畏之心,敬畏的不仅是名著本身,还要敬畏国人心目中已有的人物印象。一旦失去这种敬畏,遭遇观众的信任危机是必然的。
近年来,关于重拍四大名著的各种争议不断,虽说吸引了很多眼球,但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一方面因为国人对这四大名著都很熟悉,另一方面也和老版电视剧的家喻户晓有关,要想超越实属难事。这些老剧都曾有过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直至今天,这几部电视剧仍被视作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这种压力,对重拍者来说是最难攻克的堡垒。
如何将对经典的记忆与当下的审美潮流做到尽可能完美的对接,其实是所有创作者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既能尊重大多数人对于原著的理解,又能重新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一种新情感与热爱,真正体现这些原著的韵味与内涵,我想这肯定是所有重拍者的目标。比如人物塑造,仅从长相、服装、扮相来要求已经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还原这些人物的神采与气质。如果为了短时间的哗众取宠,刻意背叛人们的常规印象,比如扭曲人物个性或修改故事情节,背离了原著的文学或历史价值,这种创作观肯定会招来质疑的。
如何把一部经过民族历史经验的鸿篇巨著搬上荧屏,本身就最能考验创作者的真实功力。因为名著不仅携带和见证了我们关于文明的公共记忆,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普通作品无法比拟的。从某种角度上讲,无论你拍得多好,在观众心中肯定也是弱于名著的,这就是名著自身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历史积淀下来的。
要重拍四大名著,没有大资金也是玩不转的,因故事本身已没什么新鲜感,能不能吸引收视,比的就是艺术效果与品质。如今的商业投资,总是希望能迅速有收益,很难给创作者以充裕时间,而投资的多元化,也使得创作的话语权出现分裂。相对于老版四大名著来说,当下的创作环境,显然要比那时浮躁得多,这也是引发观众信任危机的真正原因。
因为有诸多难以克服的难题,可想见这些电视剧真正面世的效果。一窝蜂地重拍名著,真正暴露的还是电视剧原创能力的孱弱。多年来,电视剧的故事雷同、手法老套,早已备受观众诟病,所以大家只能炒冷饭,来吸引一些观众目光。无论好歹,四大名著总有一些忠实的粉丝,拍得再差,也可保证基本收视率和新闻热点。但也得有一个底线,如突破的底线太多,让人们感到了四不像,重拍就不仅不会成为卖点和亮点,还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污点。
虽然现在技术手段比以前高了,但电视剧终究比的还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把握,如果只想着颠覆原著,最终颠覆的还是自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47314.html
相关阅读:利用识字敏感期四妙招
教孩子唱儿歌的技巧
父母念书给孩子听的5个诀窍
和宝宝一起读童话书四要点
民间故事的由来特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