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一)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龄前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beautifulmind 原帖: (写于7/23/2002 1:45:36 AM)

早先,我可以说是个早教的坚决反对者。再加上身在海外每天只想着工作,对早教可以说是不闻不问。记得在过30岁生日前跟PP提起想要个孩子的事。她便寄来了《哈佛女孩》一书。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批评此书,可我却要感谢此书的作者和我的PP。

是她们让我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原来的想法有多愚蠢。现在由于工作上的变化,使我庆幸在即将成为母亲之前有更多的时间来丰富一下育儿的知识,或者说是育儿的观念。我常和朋友戏称这是“洗脑”。

在看了一些有关书籍以及在这里阅读了大量妈妈们的发言后,我对现在所提倡的一些教育方法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很希望有经验的妈妈们谈谈你们的想法:

看到很多文章都强调,对孩子尽可能地不说”不“字。只要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位妈妈问 宝宝拿锅盖 不给就哭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疑虑:

一是,如果孩子从小就很少尝到被拒绝的滋味,会不会长大了变得自我为中心。很多文章中强调,孩子所要求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应尽量满足。我觉得这些观点着重强调任何动物都有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在婴儿期这一观点不可否认,但当孩子1,2岁有了一定的思维后,对孩子的教育是否该有些转变呢?是否应适当地用“不”字教孩子知道“纪律”,“为他人着想”的概念呢?

二是,因为生活在海外,对于育儿来讲没有国内那么好的条件(可以由父母帮忙或请保姆等)。所以摆在我面前的问题不单单是如何教育好孩子,而是如何在现实的生活中教育好孩子。我发现很多的早教文章多把教育环境理想化 -- 妈妈总有时间陪伴宝宝,总能满足宝宝的一切需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宝宝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完全放弃妈妈的工作,生活。有时 只有会对孩子说“不”字才能平衡工作与育儿的矛盾。

WeeWitch 的回复: (写于7/23/2002 12:16:28 PM)

看了这里关于对孩子说“不”的讨论,联想平时听到的一些言论,发现有些家长在管教孩子时使用了十分有趣的逻辑:

1、 如果我总不对孩子说“不”,就是娇纵惯养孩子,使他形成“坏毛病”,变得自我中心,难以管束;

2、 如果我对孩子说“不”,孩子大哭,而后我屈服了,会令我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和尊严,以后孩子会使用同样的手段要挟我,达到目的。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两个特点:

1、 都是以大人为中心,更加考虑大人自身的利益(管教的容易与否、自身的尊严威信等),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2、 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评判,认定纪律是管束的结果,自由必定导致散漫和自我中心。

其实这样的思维,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的结果,因为我们自己的纪律和秩序感,都是大人(家长、老师、单位、警察等)强加给我们的,而不是自觉自发地建立起来的。如果现在给我们绝对的自由,相信我们中间不少人都会做一些平时绝对不敢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就把自己这样比较卑劣的思想,套在了无辜的孩子头上,惊恐地认定,如果不时时管教约束孩子,他会变成一个没有自律的人。

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监督之下,会遵纪守法,而一旦确定没有人会抓到他时,就违法乱纪、无法无天呢?因为从小他的纪律感就是强加于身而不是自发建立的,所以一旦有了自由,他会回到原始的状态中,抛弃自律,尽情享受自由,甚至“淘气地”试探、push自由的limit。

这里有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analogy:我们这里的蒙特梭利儿童之家,每年都会接受一些在家里已经“完成”toilet training的孩子,不用尿布、自知大小便。但是一旦到了蒙氏的自由环境中,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会大小便失禁,随地随时乱撒乱拉。因为他们的如厕训练,不是等到他们身心成熟能够自我控制的时候才进行的,而是提早被大人强制“把”出来的,一旦有意外,大人对其横加斥责,孩子畏于大人的威严,不得不给自己强加压力。然而一旦到了一个自由的环境中,他必定要回到原始的状态,把他没有满足的自由“着补”回来。这是100 来年以前,弗洛伊德老爷子总结出来的人类天性。蒙氏老师采取的手段,就是无条件地包容接受,毫无怨言地为孩子擦洗。这样一两个月以后,孩子的自由需求的到了满足,他开始走向自律。
(转下文)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05990.html

相关阅读: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
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
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我家有个乖苗苗
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