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家长学会这几点,在家就能做早教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龄前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早教机构拥有专业的课程,优良设备和师资,除此之外,早教应该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延续到成长的3年里,甚至更多。

  父母就是孩子身边第一位“早教老师”,家庭环境就是孩子第一间“早教课堂”。

  如果3岁之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就等于说让孩子接受到了含金量非常高的早教课程。

  1.抚触

  孩子出生之后,经常给他做按摩,父母的臂弯和肌肤接触让孩子形成了早期的安全感,这也形成了他日后和人交往的一种能力。

  如果小时候孩子很少体验过和亲人肌肤的接触,进入幼儿园后常常有两种极端表现:第一,环境适应性特别差,一碰就哭。俗称“触觉敏感”。第二种,很渴望与别人肌肤接触,喜欢抱别人,摸别人,下手没轻重。被误会是“打人”,影响人际关系。

  抚触,轻摇,搂着孩子,在3岁之前,比任何其他方式都能让他感觉到爱和接纳。

  2.多和孩子说话

  孩子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有人和她互动说话。其次鼓励孩子“回应”,为孩子朗读图画书,唱歌给她听,都是为2岁左右顺利开口做的环境准备。有足够的输入才能自然输出。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妈妈给我读书的声音“。

  语言能力需要情感连接,真正的对话互动,任何高科技的故事机,电子产品无法替代。

  3.接纳孩子的情绪

  早教课没结束,孩子哭着跑出来,要到外面玩,妈妈追来,呵斥道:“哭什么哭,闭嘴,憋回去!”孩子止住哭声,情绪却收不住,抽搭抽搭在原地抹眼泪妈妈开始洗脑:“上课不能出去玩,跟你说了多少遍!”

  认知情绪,接纳情绪,是幼儿情商培养的第一步。强制孩子压抑情绪,时间长了会生病。

  用120%正确的道理说服处在情绪当下的成人尚且无用,何况是3岁前的孩子。

  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妈妈的拥抱和共情。

  4.父母以身作责,创造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童年时期高品质的陪伴和稳定的家庭关系,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早年丧父,家贫,那时候还没有早教,母亲却特别贤德。以大地为纸,芦花为笔,教育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文豪范仲淹。

  成龙获奥斯卡电影终身成就奖,作品等身,可婚姻问题一直被外界诟病,对儿子房祖名更是不管不问。有一次,成龙从香港飞去美国,兴奋地给司机打电话:”告诉祖名,我今天去接他放学“可是他在校门口,眼见学生们都走光了,也没见儿子出来。后来才知道,房祖名已经上到中学,而成龙却站在小学门口接儿子。因为缺乏父亲的照顾和教导,房祖名的演艺之路一波三折,屡屡曝出耍大牌和吸毒丑闻。

  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5.鼓励孩子社交,但不强求,不攀比

  小孩子性格各异,气质不同,而每一种性格气质都有他的优势和不足。比如,多血质的孩子给人活泼开朗的感觉,但又冲动莽撞,黏液质的孩子偏安静,善于发现细节,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但这种孩子需要更多时间去观察周围的人和环境。

  孩子的性格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家长带领“黏液质”的孩子参加活动,需要多一些耐心,观察他是如何以自己的步伐来和外界互动的,不要强迫,更不要在开始落后或稍显孤独的时候急于责备。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书中写道: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6.充足的户外运动,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不打扰

  孩子会爬,会走,会跑后探索范围越来越广。

  运动不仅为身体打好基础,而且促进了大脑各项神经系统连接和发展。孩子就是通过”做“”探索“来了解世界的。

  当孩子饶有兴趣地爬来爬去,从台阶上跳来跳去,沿着公园小路走边边,他在发展前庭平衡,锻炼空间感知,为日后的学习和心里建设通过身体做准备。

  千万不要粗暴的把孩子探索的路“拦住”,或者以“喝水”“吃口饭”为理由频繁打扰孩子,你的好心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真要帮忙,请确保孩子探索的环境是安全的。

  做到这几方面,真的是生命最初头三年给到孩子最全面的“营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育儿理念特别好的妈妈觉得“不用上早教,自己就很好”的原因

  

  如果不清楚,就需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早教市场正是抓住了家长的痛点和需求,这几年尤其繁荣。当然他也有弊端,比如:

  早教只是课堂上的连接和互动,回家怎么样养育孩子却没有给到有力的支持。

  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早教课程的时候,不仅要擦亮眼睛,更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比如锻炼孩子社交,为进入幼儿园分离焦虑做准备,而不是人云亦云,上完之后求全责备,说“早教课程环节特别多,不利于孩子专注体验”。

  没有任何一个早教机构能满足家长全部的需求,同时也没有任何一家早教机构能代替出生前三年家长对孩子高品质的陪伴和养育。

  如果你的家庭宽裕,每周一次的早教课,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能让孩子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

  尤其是老人带孩子,活动范围可能就是小区附近,危险点儿的动作又禁止孩子探索,所以除了常规的“跑”“走”,有些运动即使是可操控的,但绝不敢”冒风险“让孩子尝试,某种程度上讲,抑制了一部分身体机能的发展。

  如果你的家庭条件一般,自己缺乏早教意识,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按孩子,可以把每周一次的早教课当作“高品质陪伴”孩子的开始,同时有意识的把早教教室的一小时延伸到生活中。

  孩子是种子,家庭教育是根,早教是辅助家庭,让这颗种子更加茁壮成长的“阳光”“雨水”和“肥料”。下次再听到别人说“早教没什么用”请回顾他的教养方式,看一看种子的根。

  既然选择了成为父母,就不要推卸养育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出生之后的头三年。

  如果上了早教还是没有改变育儿方式,上了天价早教也收效甚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152963.html

相关阅读: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
我家有个乖苗苗
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
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
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